易讀小說網 >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 第22章 海軍的春天
  不過在這份只是“簡要”都有過萬字的規劃當中

  并非所有人都是歡欣鼓舞的受益者

  至少有人是相當郁悶的,比如相當部分的軍中將帥

  有關軍費比例縮減,和裁軍“精兵簡政”的事情,他們是早有準備的。

  畢竟過去那種軍費開支,比財政收入還夸張,每年還得借國債來補貼的時候,是戰時特殊情況。

  現在大仗都已經打完,未來無論是對漠北、西域,還是東南亞用兵,都沒必要動用和滿清這種幾十萬規模的軍隊。

  現在準噶爾全國滿打滿算,都湊不出十萬人馬來,你保留幾十萬野戰軍,比特么“冗兵冗費”的北宋還夸張,要對付誰?

  軍費削減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而且就總數而言,其實軍方也沒吃多大虧。

  規劃中提到,軍費支出下降到總支出的三成五,但財政收入卻也要同比增長五成,這一增一減算下來,軍費其實也就下降了六分之一左右而已。

  且隨后的人員裁減,原光復七軍加起來五十六萬多人,前后左中右,每個野戰軍只保留四個師,光復騎軍不減反增,擴充至五個師,合計二十余萬。

  剩下各邊防都督府,分流十八到二十萬。

  細細算來,全軍員額大概下降了十萬左右

  而且,過去的軍費開支這么大,主要是因為戰事,現在戰事一停,最多有些局部沖突,如戰時補給、大量撫恤、賞賜和巨量的裝備補充、彈藥消耗等等占大頭的巨額開支都沒了。

  那么這些撥下來的軍費,可供支配的數量也就多了四五成

  這樣來看,那么大家軍費不是更充裕了,各個都督府兜里錢比以前多了一兩倍了

  嗎?

  這就是為什么說是“大部分”將帥會郁悶的原因

  海軍都督府臉都快笑麻了

  在過去,海軍每年軍費,大概和當時編制七個師的光復前軍相當。

  而現在,新出臺的未來軍費分配,海軍獨占三成。

  這意味著,海軍一個都督府每年的經費,比兩個野戰軍,加上一個邊防軍綁一塊,還要多。

  剛剛分配到云南當邊防都督的胡一青聽聞消息,當時便上疏,向陛下“痛陳利害”,痛斥“海軍馬鹿”誤國有術!那幫“水匪海寇”狼子野心!陛下萬萬不能受那鄭家小白臉蠱惑啊!

  也就是胡一青這般“元從之功”資歷,在桂林城外替天子吸引過火力的老將敢說這話了,況且人表兄(趙印選為胡一青表兄),剛剛被調離中軍都督的領導崗位,現在給打發到樞密院當都承旨了,發發牢騷也沒啥。

  要是放姜瑄之類后進將領,恐怕屁都不敢放一個。

  不得不說,雖然朱由榔通過說服李定國、李過二位支持,再加上本人的威望擺在那,下面最多像胡一青這樣也就吐槽兩句,哪個敢真跟天子較勁?

  君不見,當時幕府山朝會,這規劃草案可是交給所有人討論的,那些個人前威風赫赫的都督們,不照樣跟個乖寶寶似的,通通表示贊同。

  反倒是幾個都察院文官覺得不妥,爭執了一下。

  但鄭成功本人的確是被陸軍將領們給暗暗恨上了,這也不算什么不團結,軍隊嘛,就是這樣,沒點摩擦那還叫暴力機關?

  畢竟這事情究其根本,還是因為海軍在過去戰爭當中,的確沒有特別顯眼。

  尤其是鄭成功本人,很是給人一種“撿了便宜”的感覺。

  對于許多軍中將帥而言,若非你朱成功胎投得好,繼承了你爹那點家業,會輪得到二三十歲毛頭小子,就混到國公、都督,和我們平起平坐,甚至還高一頭?

  好吧,雖然陛下也沒大多少,但這不重要。

  于是乎,海軍將領們,在歡呼雀躍之余,也的確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誰都知道,這要是以后不弄出點能說服人的成績來,以后真要除了岔子,還不得是落水狗人人喊打啊......

  當然,有紅棗自然就得有大棒,朱由榔在偏向海軍之余,也不忘進一步收緊控制。

  經過過去五六年的“溫水煮青蛙”,此時的海軍早已并非當初那種純粹的鄭氏集團私人武裝了。

  在一次次的擴軍,調整,補充當中,逐漸為朝廷所掌控。

  當然,其中也有鄭成功積極主動配合的緣故。

  畢竟以這年頭的“官本位”思想,能封侯拜將,與國同休,誰特么煞筆了去干啥“海賊王”?當年胡宗憲一說詔安,“海賊王”汪直馬上就屁顛屁顛趕過去,鄭芝龍一聽清軍南下,立馬就要北上投誠。

  封建社會,相比于躋身貴族名門,成為穩固的統治階級最高層,能和皇帝共富貴的誘惑,什么富可敵國,都不值一提。

  而這一回,朱由榔算是正式從明面上宣告了自己和朝廷對海軍的完全掌控。

  首先,海軍諸將中,原步師總兵陳舉,算是跟隨鄭成功多年的老將,而且能力也強,只是年紀稍大了,調離崗位,回到南京。

  在樞密院下,組建的海軍署,擔任都承旨,主持對中樞的海軍參謀工作,免得以后海上發生戰爭,朱由榔和樞密院想找個專業人士問一下都沒有。

  而步師總兵位置,正式由干了快六年,之前因為資歷問題,一直只是副將的劉國軒接任。

  當然,其實真正的專業人才還是有的,而且還是當今世界數一數二的。

  鄭芝龍今年也五十出頭,還有能用的價值,之前雖然沒有擔任職務,閑居在家,但也一直被南京兵學苑邀請,于學校教授部分航海知識。

  這回干脆也發揮發揮余熱,

  于樞密院、兵部協助下,在原鎮海衛,衛所廢除后,現更名為寶山縣的長江口處(今吳淞港),主持建立新的“海軍兵學苑”,擔任受任學苑祭酒,為海軍培養專業人才。

  除此之外,海軍原本那些個由于歷史遺留問題,雜七雜八的編制,這回也要統一規范了。

  首先是鄭成功這個都督往下的五個提督,和總兵同階自不必提,除了一個步師提督比較特殊,其他四個,都各自統帥艦隊。

  提督往下,為統轄官,與陸軍參將同階,名稱做區分,所屬稱為支艦隊

  再往下,為提轄官,與陸軍廂總同階,所屬稱為分艦隊。

  再具體到船上,艦長,大副,掌旗,炮長等等,各有分工,也根據重要程度,進行品階區分。

  當然,這只是級別區分,并不意味著提轄、統轄官就一定是艦隊長官,畢竟海軍情況和陸軍大不一樣,一支七八艘小船組成的分艦隊,地位不會比一艘大型炮艦高。

  如主力炮艦,其指揮官雖然也只是一艘船的艦長,但其頭銜,卻是和分艦隊同等的提轄官。

  除此之外,還有陸上基地、港口的人員編制,不一而足。

  而且,軍中展開的掃盲運動,海軍也不能例外,甚至首當其沖。

  部分過去干慣了海盜行當,作風實在不服管的水手離開了一線崗位。

  許多新人加入海軍,這在短時間內會導致戰力的小幅下滑,但隨著制度建設走向正軌,一支紀律嚴明的大明艦隊,更加符合未來戰略的需要。

  這種規范編制,一方面是在加強對海軍的控制力,另一方面也是在加強其戰斗力。

  反正有了這一筆充足軍費,海軍至少造船是能大手大腳揮霍了。

  一時間,工部那邊的船舶公司也笑開了花,南京的龍江船廠終于修復完成,在海軍土豪式的訂單之下,開始下餃子似的啟動了造艦計劃。

  幾年前,當初船舶重工公司總制,工部尚書胡璇老部下,陳子升,在接受由原鄭氏工匠,和江南地區臨時征召的船工們組成的船舶公司。

  非常具有遠見的,一方面通過修繕船只積累經驗,另一方面,也不急著造艦,而是在寧波建造烘干廠房,大規模晾干、烘干木材。

  畢竟這年頭的木制戰艦,對木材非常挑剔,樹齡往往要達到數十年,乃至上百年才行,不是啥木頭都能用的,必須使用晾干或者烘干的木材才行。

  (1807年丹麥海軍被英皇家海軍全殲,丹麥王國種了90000顆橡樹準備未來重建海軍,然后這些橡木什么時候能用了呢?2007年丹麥林業部門向丹麥海軍寫信:樹長成了可以砍去造船了......)

  雖然,朱由榔一度算計著直接從東南亞深山老林砍,那里的成材木最為豐富,但眼下其實大明也不缺。

  當年鄭和下西洋時,在龍江船廠邊種的十幾萬株,用于造船的各種木材,不知該慶幸還是該難過,反正由于后來朝廷再也沒有大規模造軍艦,絕大多數都成功保存下來,已有快兩百年,都長成參天大樹了......

  而自然木材晾干、陰干,大概需要十年左右,當然,可以通過適當人工烘干,來加速,但這是一項技術活,好在有鄭氏那幫子來自五湖四海,啥人種都有的船工匠人,倒也不算太麻煩。

  經過五年多時間,第一批可用的木材已經能夠投入生產了。

  除了造船,專門為海軍設計鑄造的火炮,也提上了工部武備局研發生產日程,可以想象,未來五年內,海軍的體量和規模,將會迎來一次井噴......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