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朱厚照:朕的廟號最次也得是圣宗 > 第303章 江南的鄉間
  老頭和神甫走進鄉間。

  這對組合很奇怪,但也不奇怪。

  伴隨著屯門海戰的結束,大量葡萄牙傳教士,想盡辦法溜到大明內陸。

  朱厚照并沒有跟嘉靖一樣,下旨驅逐葡萄牙人。

  因為這群家伙,現在跑進來,也只是被揍的對象。

  金發碧眼,一眼蠻夷,跑到地方上若是遇到人牙子,他們首先就是被懷疑的對象。

  有的甚至會被抓去充罪。

  所以現在的葡萄牙傳教士,多是跟著各地的讀書人混。

  充作這些讀書人的仆從。

  比如神甫席爾瓦跟著的這個老頭兒,就是一個舉人。

  他們下鄉,想要找到為什么朱厚照一封詔書,就能直接將金券的價值提振起來的真相。

  馬上進入夏收了。

  因為延續了江南期貨政策,所以各地的期貨公司正在測算預估今年的收獲。

  “照著現在抽樣的結果來看,今年夏秋都收完,應天府的水田畝均能產四石上下,旱田能有三石二斗。”

  “難得得好年景。”

  此言一出,測算員邊上。一個老者嘀咕說道:“小子,這已經是豐年了。”

  “您老覺得算是豐年了?”測算員嘿嘿一笑,“那您這豐年太簡單了。年前朝廷不是撥款拓寬長江嘛,還要整頓運河,疏浚清淤,第一批腐熟的淤肥,馬上就要拉出來賣了,您老人家若是有意思,可以買個三五百斤來撒,明年鐵定收更多。”

  “嗨!你這話說的,老頭兒我家有小子當掏糞工,撈回來的糞已經夠用了。”

  老者撇撇嘴,隨后繼續問道:“對了,前兩日不是來了鎮國府的軍爺,他們說,接下來五年鎮國府不直接收糧稅,而是改收金券。這個是怎么個算法?我們這些糧食都是預定出去的,要是朝廷征稅按照市價來,那……”

  “這一點你放心。陛下不會讓你們用市價來交。糧食產出的比例一算,然后這些糧食直接存入糧行,糧行給你兌繳稅的認繳糧票,你們拿著這個票去找四海錢莊,錢莊給你們金券,然后金券直接入征稅官的賬簿。這個過程呢,是一張桌子上辦的。也就是從頭到尾,一個方向運作。”

  “這樣啊。但給個稅而已,用得著這么麻煩嗎?”

  老者不解。

  “咱們也不曉得為啥這么做。但朝廷的要求,咱們也沒辦法。”

  測算員說完,大致預估道:“您老人家今賣一半,一畝均出兩石販售,你家十畝地,得有二十石,一石出八錢,得十六兩。相當于一元六角。然后交易稅和印花稅是百五,相當于是八分金券,也就是八錢足銀。還真是少見這交易稅和印花稅能交這么多的。”

  “你就消遣老頭我吧!”老者一聽,肉痛臉黑,八分錢不低了,都快一兩銀子了。

  現在應天府內,金券和銀子的比價在一比十。

  而糧價,普遍在一兩銀子一石,也就是一角金券。

  這個物價,其實已經上漲了。

  朱厚照他再厲害,也沒有辦法徹底控制東南期貨市場中精明之人提前離場。

  離場的人,不想金券無法使用,就會購置實物、土地、古玩等。

  這就造成了市場內涌入了不少貨幣。

  而且之后朱厚照下令,接下來三年內,承兌后續寶鈔。

  但因為行政效率的原因,銀行鋪設出去需要時間,因此有能力的地主,會先將地方寶鈔運進來。

  寶鈔持續從全國流入東南市場,等于變相加強了東南貨幣保有量。

  現在寶鈔的價值,雖然不如標定幣值,但半價還是能被江南市面上老百姓接受的。

  一些人為了擺脫朝廷每戶每日兌換的限額,開始進行交易。

  因為所有人都被能兌換,而變得對寶鈔充滿信心。

  這就導致市面上,貨幣進一步增多,然后通貨膨脹也就起來了。

  于是,東南的物價,從朱厚照離開之后,就一直沒有降低。

  米一石賣一兩銀子,這證明了一切。

  要知道正德初年的江南米價,一石四五錢銀子就夠了。

  正是因為持續高企的糧價,外加東南人口被朱厚照大規模遷徙離開,本地海貿被朱厚照鎮壓,不管是生產還是工作,都賺不到什么錢加持之下,一道關于金券就是下一個寶鈔的謠言一出來,東南物價更是猛漲也就成了。

  因此,朱厚照立刻派人來調查,他懷疑淮商搞事。

  畢竟淮商現在正在崛起期間,又被自己拉著投資了東北,因此他們手中現錢不多,一定會想辦法撈到更多錢。

  那么,謠言發布,也就順理成章。

  畢竟造成恐慌,百姓拋售貨幣,他們趁機低價抄底,然后等到朝廷穩定局勢,再把抄到的現鈔拿出來買賣,大賺特賺。

  不過結果如何,調查團已經鎖定了目標。

  始作俑者正聽著老者和測算員交流,若有所思。

  正所謂貨幣貨幣,有貨物才有幣值。

  朱厚照下旨,全國范圍內所有鄉鎮,繳稅只能使用金券。

  這就等于用鎮國府實際控制的土地資產,將租金和未來產生的收益抵押給了大明皇家銀行。

  大明皇家銀行作為發金券的唯一機構,就能根據收益,可以制作成為債券——也就是金券。

  不管是增發金券還是回籠,都可以在價值區間內操作。

  如果說,一開始,大明全國寶鈔涌入東南,導致東南扛不住的話。

  那么現在,朱厚照以六成實際控制的大明土地作為抵押,等于讓天下所有人都看明白一點,那就是金券是有價值的。

  在農業社會,糧食才是命根子。

  金券等于變相與糧價錨定。

  當然朱厚照不是為了將金券的金本位變成糧本位,只是加一道保險。

  所以,鄉鎮戶上稅,還是給糧食,但收到糧食的糧行,給的則是金券支票。

  等于糧行支付支票給百姓,百姓拿著支票找銀行兌出金券,然后金券再交給征稅官。

  這樣一來,征稅官等于是通過銀行這個中間者獲得一份保險。

  朝廷通過征稅官收到的金券,可以直接通過銀行兌換到銀子。

  但朝廷放在銀行里支用,等于銀行對朝廷負債。

  銀行可以用這筆銀子對外貸款,賺取收益。

  變相增加可以作為杠桿的基準貨幣量。

  到時候是幾倍,是十倍,還是百倍的杠桿,怎么安排金券數額,就是皇帝的意思了。

  本質上,朱厚照只是將“土地稅收”金融化,壓根沒有動用強硬手段,就擺脫了戶部的掣肘。

  而且銀行對朝廷負債的同時,朝廷之前找銀行借整頓九邊的債券也是朝廷對銀行負債。

  后續,糾纏越發深入的情況下,戶部是不可能單獨脫離朱厚照掌控的。

  尤其是皇家銀行不借錢給朝廷,是四海錢莊借錢給朝廷。中間還加了一環,皇帝正跟著權貴階層一起分享朝廷收獲呢。

  底層賺得再多,有最上邊的人賺得多嗎?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