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逐鹿大明:家父孫傳庭 > 第十七章 雄關
  崇禎十五年三月初六日,潼關城東,十二連城。(注釋1)

  風聲烈烈,一面賀字總兵大旗立在禁溝之上,隨風招搖。

  大旗之下密密麻麻站滿明軍兵士,與普通明軍相比,這股明軍身上無不散發出一種桀驁不馴的殺氣。

  辰時初刻,清晨第一縷陽光灑在雄關古城上,援剿總兵賀人龍,便帶著一眾部將匆忙出城,來到十二連城下,如望夫石般眺望東邊關道。

  一眾賀家軍悍將簇擁在賀人龍左右,各將甲胄精良,面露兇光,仿佛下一刻便要提兵出關,所向披靡。

  “董哥,真是孫公子來了?”

  “還有個家丁,周疤子在十八里鋪遇上的,聽說孫公子路上還殺了幾個流賊!”

  “殺了幾個流賊?他一個人就敢入潼關,膽兒比我老高還肥!”

  “董哥,皇帝要總兵爺死,得虧孫督師求情,才只是免了官職。也不知是哪個狗日的給皇帝煽風點火!”

  “哼,誰知道是不是演戲,這些個文官,沒一個好貨,一肚子壞水!”

  “嚷嚷什么,一群瓜慫,咱帶來這么多兵馬,誰都不怕!”

  眾將在后面七嘴八舌議論時,一支馬隊已經來到關前,一名夜不收上前在賀人龍耳邊說了幾句,賀人龍立即迎上去,邊走邊喊:

  “世瑞賢侄到哪兒了!世瑞賢侄到哪兒了!”

  眾將循聲望去,卻見周疤子勒住韁繩,閃到關道一旁,片刻之后,一個全身披甲、手執騎槍的英俊少年,從身邊桀驁不馴的馬兵中走出來。

  那少年望見賀人龍,立即翻身下馬:

  “孫督師與兩位監軍,過幾日才到!末將兵部右侍郎、三邊總督孫督師標兵營百戶官孫世瑞,奉命前來拜見賀總兵,甲胄在身,不便···”

  “世瑞賢侄,到了我這兒,別整這些虛文。”

  賀人龍說著,上前一把扶住孫世瑞,上下打量一番,仰天大笑:“哈哈哈!以為孫督師四月才到,沒想到提前了,他老人家還要兩日才來潼關吧,啊呀三年不見,賢侄竟也成了個武將,那啥····”

  他回頭看眾部將,一眾武人抓耳撓腮,這時后面閃出個贊畫模樣的小吏,小聲提醒道:“總兵爺,是投筆從戎。”

  “對!”賀人龍興高采烈,“投筆從戎!”

  孫世瑞這時才開始打量賀人龍,身材極為魁梧,四肢壯碩,像是一個生長在鎧甲里的怪物,不及細看,一眾武將便上來與孫世瑞寒暄。

  賀人龍領著麾下武將,向孫世瑞一一介紹:“這是魏大亨,原先在遼東打過韃子,這是賀國賢,我本家,這是高進庫,箭射得好!這是賀勇,我本家,這是董學禮···”

  孫世瑞對著一眾賀家軍將官一一拱手答禮。

  賀人龍來到最后一個武將前,壓低聲音對孫世瑞介紹道:“賢侄,這個不同凡響!”

  周圍一眾悍將都露出淫笑。

  那武將跟著笑起來,好像根本不在意周圍人目光。

  “他啊,不僅弓馬嫻熟,戰場上以一當百,而且紅紗帳中也非等閑···”

  孫世瑞不用猜也知道,這個便是睡了李自成老婆邢氏、后為江北四鎮之一的猛將高杰。

  高杰只是淡淡笑著,孫世瑞兩世為人,此時已經覺察到這位南明悍將流露出來的一絲不悅,不等賀人龍說完,立即從中打斷道:

  “父親常提起高將軍,說你當年棄暗投明,當年追隨洪督師屢破強敵,有萬夫不當之勇,可惜山河阻擋,不能相識,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周圍賀家軍武將正在淫聲浪語,忽然就聽見孫世瑞對著高杰這一陣吹捧,連孫督師都搬出來了。

  孫世瑞這番話聽得眾將一愣一愣的,武人雖然粗鄙,但也最看重軍功,在意朝廷的評價,聽孫世瑞把高蠻子吹上了天,當下就有幾人臉上露出妒忌之色,心想他娘的高杰何時竟入了孫督師的法眼!還他娘的屢破強敵,萬夫不當之勇!

  高杰也有些摸不著頭腦,只得拱手謝道:“孫百戶謬贊,末將只是個武夫····”

  賀人龍見狀,一把摟住孫世瑞,大聲道:

  “賢侄,走!酒宴已經給你備好!咱們叔侄有話慢慢說!”

  ~~~~~

  潼關位于關中平原東部,雄踞秦、晉、豫三省要沖之地,始建于漢建安元年。

  《水經注》載:“河在關內南流潼激關山,因謂之潼關。

  潼關形勢險要,南有秦嶺,東南有禁谷,谷南又有12連城;北有渭、洛二川會黃河抱關而下,西近華岳。周圍山連山,峰連峰,谷深崖絕,山高路狹,中通一條狹窄的羊腸小道,往來僅容一車一馬。

  “細路險與猿猴爭”、“人間路止潼關險”

  “丈人視要處,窄狹容單車。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

  說的都是潼關的險要。

  潼關城墻依山勢曲折蜿蜒,麒麟山、硯臺和筆架山,鳳凰山和蝎子山囊括其中,并將潼河入黃河段納入關城,使得由南向北流入黃河的潼河穿越潼關城而過,潼關防守能力由此大大增強。

  這種依河而建的城池,在北方頗為少見,潼河水可作灌溉、飲用。關內良田千畝,可供守軍長期駐守。此外,潼關衛周邊有四處牧馬場,分別位于華陰,閿鄉、楊家灣,和潼關城內的西教場。

  城池南高北低,周長十二里。建有城門六座,各有正樓、箭樓、閘樓。

  東門“迎恩”;西門“懷遠”,上南門“凌云”,下南門“迎熏”;大北門“吸洪”,小北門“俯晉”,北水關樓“鎮河”。

  有明一代,潼關極受重視,城內街道縱橫交錯,有育賢街、帥府街、四牌坊街、牌樓南街、牌樓北街、府部街、縣門通街、南門街和西關大街等,縱橫排列,五十多條巷道,起伏密集,繁華可想而知。

  ~~~~~

  孫世瑞勒住韁繩,在周國卿高杰的護衛下,緩緩走過育賢街,抬頭望見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回想入城時所見的關隘奇險,一股豪氣頓時涌上心頭。

  潼關,便是他孫世瑞發跡的起點。

  注:

  1、十二連城。十二連城為明代潼關一帶重要的軍事聯防體系。根據《潼關衛志》《續修潼關廳志》有關記載,十二連城可作泛稱或特指來理解。作為泛稱,十二連城指的是明清潼關古城南面禁溝沿線及其附近一帶的一個軍事聯防體系。“十二”是三的倍數,是泛指,并非一定是十二座小城,而是明清潼關古城南面禁溝沿線及其附近軍事聯防體系的一個總稱,其既可以設防禁溝之東,也可以設防禁溝之西,還可以設防南面秦嶺諸峪的通道。這些關口,在潼關城外,網絡棋布,扼守著潼關地區東西南北的各處要塞,堵塞了潼關地區除潼關關道以外的所有可能逾越關口的道路,從而使潼關成了東西唯一的關隘孔道。作為特指,十二連城是指明清潼關古城南面禁溝西沿的一個軍事聯防體系,從禁溝口向南,大約每三華里建一個小城(據點),共有12個,內有烽火臺,駐有軍隊。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