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七十五章未來方向
  第七十五章未來方向

  何府召見,對張友直來說,卻是天大的機緣。

  張友直起了一大早,整理好衣衫。懷揣著幾張千兩的銀票,心中忐忑之極。只是他到了何府之后,卻被安排在門房處,卻見這里已經有了幾十個人等著了。

  都是官員。

  就張友直一個白身,張友直置身其間,又是興奮,又是自卑。

  興奮的是,他張友直而今能與這么多官員同處一室。這已經代表了他的身份提升了。自卑的是,別人都是官員,就他自己一個白身,那是坐不敢坐,立不敢立。謹小身份,渾身都不知道該安置到什么地方去。

  但是即便如此,聽這些官員講一些他不知道的東西,比如,北京城營造進度,已經遇見的難題,那里的地質不行。還有蒸汽機造出多少臺了,要分配出多少臺云云。

  雖然,這些東西,與張友直一點關系都沒有,但是僅僅是聽聽,就讓他渾身上下,興奮到戰栗。

  只是,張友直一直等到下午,在何府上吃了晚飯之后,才被人傳見。

  何夕也是剛剛吃過晚飯,手中揣著一杯濃茶,輕輕吹拂,說道:“我記得我讓你晚上來。你為什么來得這么早?”

  張友直說道:“大人相召,草民豈能不感激涕零,不敢有絲毫怠慢。”

  何夕打量張友直,卻見他張友直,雖然坐著,但比站著還難受,那種屁股微微沾著板凳,不敢亂動的樣子。何夕也見過,就是一些官員見朱元璋的樣子。

  諂媚之色,溢于言表。

  何夕反而有些懷念,半年前的那個張友直。

  那時候張友直,落魄異鄉,身無分文,為人傭工。似乎已經破罐子破摔了。反而有幾分光棍氣勢。但而今有了前所未有的錢財,地位也有了提升,反而心有牽掛,當初的光棍脾氣沒有了。卻有今日卑躬屈膝之態。

  何夕微微一嘆,說道:“你將來有什么打算?”

  張友直一愣,他本來以為何夕召見他,是為了生意。畢竟蒲州社都能純利潤都超過一萬兩了。在張友直這里,一萬兩,簡直是天文數字。但是問題是,何夕手中經手的錢,都是以百萬千萬計。這萬兩算得了什么啊?

  何夕根本不在乎。

  張友直想過何夕會問很多問題,但萬萬沒有想到,何夕一上來,就問未來的打算?這算什么?聊人生聊理想。

  張友直內心之中轉了幾個圈,說道:“大人,希望我怎么做?我就怎么打算。”

  何夕看著張友直,似乎透過張友直的面孔看見,張友直身后有一個人的影子,就是葛天工,還有其他工匠的身影。何夕不敢說將張友直給看透了,但大體上還算明白。

  是一個想當官而不可得的人。

  何夕很明白這種情節,這種情節一直在中國存在,甚至一直流傳到了后世。后世這種情懷依然存在。只是這樣的情況,在大明簡直是根深蒂固,不可動搖的。

  賺錢算什么?拼命往權力場里鉆,才是所有人的期盼與想法。

  何夕其實并不喜歡權貴與資本的結合,里面有太多的問題了。何夕期盼商人階級能發展出獨立力量,倒不是,何夕對資本家有什么喜歡,但是從發展生產力,保障民生來說,資本有一定的獨立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看來大明商人階層是根本不行的。

  原因很簡單,經過這么多長時間的自我馴化,商人們都已經明白一件事情,或者說,早已習慣了一件事情,沒有后臺你做過屁生意。有了金錢之后,會主動向權力獻媚。通過權力換來更多的非商業利益。

  有時候,真是話不投機半句多啊。

  何夕認清楚張友直這個人的本性,也沒用與他多說的想法了。給申國公府辦事,在何夕看來,是給人當狗。但是在這位看來,恐怕是求之不得的好生意。

  人各有志。

  何夕淡然說道:“昨日,申國公來找我了。看上你,覺得你辦事不錯。明日你去申國公府一趟吧。”

  張友直臉上的表情,一時間難以形容,不知道是歡喜還是憂慮。甚至不明白這背后發生了什么。但是何夕并沒有給張友直更多時間,直接端茶送客了。

  張友直離開府邸之前,楊震出面,從張友直手中,要過來拿一張名刺。從此,張友直就不需要這東西,因為他是申國公府的人了,或許比不上何府,但也是大明頂層權貴之中的人物。

  何夕看著手中的名刺,信手丟進廢紙簍之中。問道:“楊震,你覺得勛貴們全部下場經商,是好,還是壞?”

  楊震說道:“談不上好,也談不上壞,沒有他們下場,決計不可能有這等規模的生意。但是他們做事,也是一言難盡啊。”

  何夕說道:“一言難盡啊。”

  何夕已經看見自己做的事情,如果局面不發生什么改變的話,今后何夕的努力,就是中華民國,四大家族那樣的情況,權貴資本相結合,形成一個龐大官僚體系。唯一讓何夕覺得比民國強上一點的,就是這個時代,大明是最強大的國家,這些大家族不會有成為買辦的機會。

  只是,何夕內心之中,并不滿意。

  民國時期,不管是北洋軍閥時期與民國政府時期,其實都是一個不斷變革的時代,守舊與革新,保守與先進,在矛盾之中進行。極端守舊的如空一格,空一格統治那一套,本質上是曾國藩,李鴻章那一套的變種而已。這也是為什么空一格推崇曾國藩與王陽明了。而我黨內部其實挺時髦的與世界接軌,思想上與世界主流思想并沒有太多的區別。

  即便是國民黨內部,也是有很多進步的改革勢力存在,很多制度都是民國時期打下了基礎。而新中國繼承發展的。

  說實話,即便是民國政府,其實要比大明朝廷好得多。不管民國政府怎么黑暗,最少有一套很爛的商業體系,能容納工商業的發展。而今大明,不依附權貴,根本沒有民間發展的可能。

  未來到底該是什么樣子?

  何夕內心之中有些迷茫。

  甚至何夕也不知道自己做的是對是錯?從現在來看,推動勛貴介入商業,從而得到一股非常強大的政治力量的支持,是新法成敗的關鍵。但問題是將來怎么辦?

  龐大的權貴與先進生產力結合之后,會產生更加龐大權勢,何夕甚至可以預見,一個弄不好,大明就會重新魏晉南北朝的門閥勢力了。

  這些龐大的勢力,也會壓制生產力的發展了。

  從而讓先進生產力從別的地方迸發出來。

  這個時候,何夕有些了解,為什么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在英國,但是在電氣革命的時候,英國卻并不占優勢了。反而是德國后來居上,很多時候,并不是技術與科學的問題,而是政治問題。

  如果這樣的話,工業革命先發生在中國,反而因為中國這樣的權貴資本,從而轉移到其他國家去,甚至幾百年之后,后起國家,反而超越了中國。就好像未來某個時間段,中國戰勝美國一樣。

  從更宏大的歷史視角來看,這到底是對,還是錯。

  甚至這個問題可以延伸到,對于中國這個龐大的國家來說,在發展道路上,是搶先手重要,還是后發重要?

  也就是工業革命發生在古代中國,是好事?還是壞事?

  要知道,而今的英國還保留大量的封建殘余,英國在國際上力量的衰弱,也不僅僅是英國本土比較小的問題。

  很多顯而易見的問題,在細細思索之后,反而不知道是對是錯的?

  歷史這門學問,最大的問題是,不是科學,有必然更有偶然,即便重來一次,也是如此。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