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七十六章洪武二十三年過去了
  第七十六章洪武二十三年過去了

  申國公參與進去北京營造之后,也算起了一個好頭,有申國公做靠山,張友直的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比如在人力上,根本不用申國公怎么說,張友直拿著申國公府的腰牌,去河北任何一個衙門,都會得到有力的支持。

  而且這些衙門在給申國公辦私事的時候,要比辦公事要買力氣的多。

  而張友直也是一個非常懂得人情世故的人。他自然也很會來事,不會虧待了給他辦事的官員。

  在何夕的評估之中,這種辦法,反而比直接下命令,讓下面官府配合征召民工來得更有效率,更能保證百姓的利益,卻是一個無可奈何的事情。

  畢竟如果是公事的話,下面參與的胥吏,都會悠著點辦,甚至要在里面沾沾油水。

  公事這一次辦的太好,下一次怎么辦?這差不多就行了。而且公家的事情,不在里面沾沾油水,那簡直是傻子。不要以為朱元璋高壓處置,就會讓下面的人都變得清正廉潔。

  請不要小看,勞動人民的智慧。很多事情,是很難查的。筆者的奶奶在三年自然災害期間是掌管大隊食堂的,于是我父親幾個兄弟都長得很好。但說是貪污,卻也絕對沒有的。

  朱元璋的對于這下最底層的百姓來說,太過遙遠了一點。

  很多事情,算不上貪污,但是足夠讓一件事情付出過多的成本。但是給權貴辦私事就不一樣了,再加上張友直是一個懂事的,自然會給一些好處的。給了好處,辦事還出問題。申國公府的牌子,弄死一個小吏員,乃至一個縣令,簡直有太多的辦法了。

  甚至不需要給出理由,不給申國公府面子,就是最好的理由。

  有人說貪污是經濟發展的潤滑劑,大抵也是出于這個邏輯,這個邏輯放在法治健全的后世,大抵是不成立的。但是放在這個時代,或許是成立的。

  畢竟是爛與更爛的區別。

  不管怎么說,申國公下場之后,其他勛貴們紛紛下場,一時間,北京城工地上,多了幾十支建筑社。更讓何夕惱火的,他組建北京三大建筑社,簡直要被挖空了。

  無他,何夕組建的建筑社與衛所軍其實是換了一個牌子而已。賺多少,僅僅是在賬目上走個賬而已。不比在私人哪里有很多花樣可以玩。

  何夕不得不出面警告了很多人,才讓三大建筑社保持下來了。

  不過,各私人建筑社的技術水平提高的非常快。一方面,建筑方面雖然有很多新材料新技術,但是整體上,依舊是一個賣苦力的活,技術含量并不高。在提高效率,提供技術含量,提供利潤上,私人這邊有天然的追求。

  另外一方面,也就是他們背后有各家勛貴,從而得到了大量的技術支持。

  這年頭,修建城池最熟練的技術人員在什么地方?在軍中,只要看看,大明這些年修建的城池,就知道大明軍中對修建城池,有多少經驗,而勛貴的人脈都是在軍中,從軍中找出一些人員,簡直不要太簡單。

  不管其中情況如何,也算是幫了何夕大忙了。在北京城工地上,聚集的人員已經超過了十萬。何夕也做了一些調整。

  首先是對承包工程的利潤,進行了下調,甚至今后一段時間之內,等人員更多一些,何夕就要搞競拍了,好壓低成本。同時對征稅這一件事情,發出公告,今年,也就是洪武二十三年就不管了,從明年開始,所有會社公司經營所得都必須交稅。而且讓他們拿銀行流水,主動去規劃司進行申報,每年年尾,朝廷進行核算,如果沒有申報的,那就要罰款,嚴重的要罰沒公司等等處置手段。

  當然了,這也是何夕臨時補充的法條章程,新版大明律里面也沒有。

  以朱元璋定下的商稅,那種關系到百姓生活的商品稅三十稅一,而不是關乎百姓生計的商稅十五稅一。

  其實朱元璋設計的這個條款,未必能適用在公司經營上,不過,何夕并不在乎。在何夕看來,而今最重要的是培養稅收的習慣,甚至可以說是放水養魚,將來怎么收,怎么挑戰,因地制宜,到時候再說。

  然后再銀行政策上也有一些調整,不是不能給這些建筑社貸款了。但是貸款手續金額乃至流程,都有很大的變化。決計不如張友直那樣輕輕松松就貸款出來了。

  畢竟,張友直的那些福利,都是獎勵勇敢者的。是風口優勢,而今事情既然要辦成了。就是另外的邏輯了。

  即便如此,何夕粗粗估計一下,單單賦稅,明年估計能成北京城工程之中征收百萬兩之多。雖然是銀票。但是百萬兩銀票也是一個大數目,估計,整個大明除卻蘇州城之外,也只能還沒有建成的北京城征收的賦稅最高。

  不過蘇州城與北京城不一樣,北京城是工商稅,而蘇州城名義上是田賦,但實際上是商稅。畢竟如果種田的話,蘇州土地再肥沃,也交不起田賦的。

  只有經商,才能填補這上面的空缺。

  這兩者商業都很發達,但卻是兩種不同的模式,就現在看來,也不知道誰好誰不好。

  當然了,何夕的支持也很多。如果是銀子的話,朝廷撥款的數百萬兩銀子,都已經用光了。雖然通過,遼東各廠,還有其他方面收回了相當多的銀票,再有就是很多銀票本身就存在銀行之中。

  總體上來,銀票價格維持的還算好。

  當然了,這也是銀票流通更廣泛了。別的地方不說,單單是河北,遼東兩地,所謂府城之中都有銀行的支行了。而且降低的開戶標準,十兩就可以開戶了。

  而北京城工地上,十萬民工,每月工資最少是十幾萬兩之多,很多工資都是通過銀行轉到家里的。還有貸款等利差。還沒有征稅,銀行就已經盈利了。

  這還不算投放市場的貨幣。

  總之,大賺特賺。

  而且在冬天來臨之前,北京城的規劃乃至地基,都已經完成了。而冬天來臨之后,是不容易施工的,工地上的工作,自然告一段落了。很多百姓都回家了。但是也有一些百姓投入到新的工作之中。

  不是別的,就是一些新造的工廠,比如磚廠,而今正在拼命的囤積磚。以備明年的使用,陶瓷廠,何夕在設計的時候,就對北京城的下水道特別重視。要用那種可以讓人在其中行走大陶管,而且需要上百公里長,畢竟北京城很大,其中曲曲折折的,需要的陶管更多。

  這種陶管在技術上其實還是有一定難題的。很多東西做小不容易,而做大其實也不容易。不過,在陶瓷上,這個時代中國人說第二,沒有人敢說第一,從景德鎮找來一些大工匠,然后配合蒸汽機等機械的使用,終于搞出了一套生產流程,不過還是比較繁瑣的。生產速度不高。

  好在很有工匠指出,其實并不需要全部用這種陶管,用磚也能砌出同樣的通道。在修建墓道的時候,常常用這種技巧。這才算解決問題了。

  不過,這樣的陶管還是要生產,用再比較特殊的地方。

  總體上來說,何夕這個冬天還是比較忙碌的。但是何夕知道,更忙碌的時間,應該是明年春天,明年春天,北京城的主體工程,正式開始修建。

  何夕希望用一年的事情,就這一件事情做好。

  就這樣洪武二十三年悄悄的結束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