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 第78章 平西策(下)
  緊急軍情,走六百里加急的軍報,從陜西一路快馬,急遞南京,

  說起來,光復以后,朝廷為了重建當年下令撤除了的驛傳體系,可是下了不小功夫,費了不少麻煩。

  直到光烈十二年,才算基本恢復,在全國建立了兩千五百多個官驛,蓄馬近四萬,保證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基本行政通訊。

  所謂六百里加急,大概是一日六百里,換算到今天,大概是十二點五公里每小時,也就比單車強點有限。

  不過也夠挺快了,從陜西到南京大概兩千到三千里的樣子,不到五天就能傳到。

  等到朱由榔手里時,他正在出席大明醫科大學的開學典禮

  大明皇家醫科大學,是從金陵大學醫學院拆分而來,重新獨立建學,設置在莫愁湖畔。

  對于醫科大學的籌建,朱由榔額外重視,撥款比金陵大學還大方,讓祭酒顧炎武都羨慕了。

  預計籌建五個學部,藥學學部、外科學部、內科學部、護理學部、防疫學部。

  其中,藥學和內科倒是都比較容易,畢竟傳統醫學也都比較重視這兩個板塊,而在防疫方面,明末名醫吳又可所著的《瘟疫論》,也打下了學術基礎。

  至于護理學,朱由榔從桂北時期,就開始重視了,在軍隊中專門設立了護理員,攜帶止血藥和繃帶,以及消毒所用的高度酒精。

  在北伐以后,軍隊護理更是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在師一級設立了野戰醫院,用于中轉重傷員,安置輕傷員。

  對于穩定士氣,搶救輕重傷員都起到了不小作用。

  唯有外科,這年頭別說中醫,就是所謂的西醫,還處于“放血包治百病”的階段。

  在麻醉劑還沒發明之前,外科手術簡直就是賭人命,還賭不贏。

  所以目前外科還主要處于科研階段,以骨科、針灸、非致命的傷口縫合等等初級階段。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現代醫學的誕生,本就是建立在無數森森白骨的“白色巨塔”之上,尤其是成熟的外科手術,堪稱現代生物學、解剖學、化學、工學等數十學科,融合后的高新技術王冠。

  哪怕朱由榔拔苗助長,恐怕一兩百年內也見不到。

  現在他能做的,只有鼓勵外科學的先驅們,先從解剖人體開始,熟悉各種器官的構造,和人體機能運轉形式。

  中國古代的醫學先驅,也有嘗試過人體解剖,《黃帝內經靈樞·經水篇》中,就有關于尸體解剖的先例。但遺憾的是,在傳統觀念中,“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反對死后解剖。

  南朝時,一個叫唐賜的人臨死前吐了20多條蟲子(可能是某種寄生蟲病),他的妻和子按照他臨死前的囑咐,解剖了他的尸體,結果統治者以不孝不道的罪名,將母子斬首于街頭。

  而不得不說,當皇帝就是好,東南亞那些個戰俘,罪大惡極的砍幾個,送去解剖,誰也不會在這種細枝末節上,跟天子找麻煩。

  -------------------------------------

  “張煌言的意思,可以直接從安北都督那邊調動兵馬,加上陜甘之軍,先往土魯番過去,他擔心葉爾羌支撐不了多久。”

  幕府山別苑,位于山腰上,被殿前兵衛司殿前侍衛包圍其中的,是整個建筑群的核心,天子日常處理政務的天樞閣。

  首相陳子壯最先接到奏章,向朱由榔解釋道

  朱由榔對張煌言的戰略打算還是有所了解的

  “夠嗎?安北都督府那邊,好像也就一兩萬騎吧?陜甘更少,真的夠對付準噶爾嗎?”

  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既然是軍事問題,自然就是由軍方代言人解答了。

  李定國接口道

  “突入土魯番,救援葉爾羌應該是夠了,只是想打進準噶爾,恐怕是不夠的。”

  “那樞密院的計劃呢?”

  朱由榔接著問

  樞密院對于準噶爾的戰略,早在一年前就已經完成策劃了。

  李定國解釋道

  “計劃是將光復后軍新編的步兵師,抽三個向北,運抵甘肅,后勤輜重自四川、兩河轉運。”

  新編步兵師,既是光烈十一年后,按照新軍制一師兩協四標,編制的新軍。

  目前整個御前軍只有六個新編師,分別在中軍和后軍。

  全部裝配新式套筒刺刀燧發步槍,每師約一萬二千人

  樞密院有完整的軍事計劃,只需要交給張煌言執行即可。

  當然,最終戰場一線的決策權還是在張煌言手中,所謂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為此,朱由榔也必須給與對方相當的權威屏障

  “授張煌言總督西北軍政務,加正三品通議大夫銜,總理西北平虜事宜。”

  “遷山西布政使于成龍,為甘、陜、晉隨軍輜重轉運使,負責督理后方補給供應。”

  “遷御前中軍總兵王愬,為征西北兵馬指揮使,為西北總督衙門轄”

  “擢甘肅經略使司都承旨岳鎮邦為兵馬副使,亦為總督衙門轄”

  王愬成為這一次西北戰事的副將,倒是出乎了許多人意料,不過仔細一想,大家也都反應過來。

  除了外戚以外,王愬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身份,那就是軍中一個全新的,也是占比極大的階層的代表人物——少壯派學院系軍官。

  隨著李過等一批老將,即將離開一線指揮崗位,所有人都明白,過去戰爭年代,國內形成的軍事貴族派系,將會逐漸被削弱。

  而新生代的青年將領,將在未來的大明對外擴張戰爭中,走向前臺。

  西北戰略中,最重要的兵種還是騎兵,最關鍵的資源,自然是馬匹。

  從嘉峪關到葉爾羌腹地,征途近萬里,且大多都是戈壁草原,乃至沙漠,又是遠離后方,一人雙馬都顯不足,歷史上清廷征討準噶爾,甚至達到一人四馬。

  除此之外,后勤補給的轉運也是大問題,軍隊全面火器化、職業化以后,相較于過往,對補給線的依賴和需求,也就遠勝以往。

  好在經過第一個五年規劃以后,明廷財政盈余已經相當可觀,銀行和國債系統的良好運轉,能夠動員出來的軍費預算今非昔比。

  按照樞密院的事先策劃,整場軍事行動大約要消耗一千萬元以上的軍事預算,持續兩到三年。

  這個數字比之前東南亞戰爭還要大得多

  但朱由榔明白已經相當劃算了,總比后世清廷那樣,用三代人來填補。

  能在五到十年內解決西域和漠北問題,就非常不錯了。

  詔書下達后,戰爭的消息傳達出去,不僅沒有引發恐慌,反而引起了無數兵將、官員、商人伺機而動,聞到了建功立業和攫取利潤了氣味。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