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 第85章 霍嫖姚(上)
  后方的準噶爾主力都還沒反應過來,這邊的戰斗就已經快速爆發并白熱化。

  在第一波出乎意料精準的定點射擊下,毫無準備準噶爾騎兵紛紛撲地,血花四濺。

  “注意了!盯著當官的打!”

  朱孝敏一聲高呼,然后緊接著快速裝填彈藥

  線膛槍雖然看似和燧發槍相較,只是多了一條淺淺的膛線而已,可實際應用與威力、精準度,卻已經有了天翻地覆的差別。

  在線膛槍出現之前,精準射擊基本上是不可能的,燧發槍和火繩槍,想要達到殺傷,必須要集結至少十數支步槍集火射擊方可。

  故而必須要面對面擺開密集步兵方陣,集結火力

  而線膛槍的出現,改變了戰爭邏輯

  精準射擊的可能,使三三兩兩的“狙擊”行為得以實施,雖然精準程度距離后世的步槍還略有差距,但在這個年代,使用熟練的將士,有此利器,相當于人人均能“百步穿楊”。

  當然,這玩意不同于火繩槍和燧發槍,技術難度不小

  其中最麻煩是材料問題,無論是用于劃刻膛線的銑刀,還是被刻劃后能夠承擔火藥燃氣而不會讓膛線快速磨平的槍膛。

  材料學本就是眾多科學研究中,碰運氣成分最大的

  朱由榔早在肇慶時期,就依據著自己以往在網上灌水得到的“經驗”

  讓佛山的工匠們搞什么“米尼步槍”,結果卻大失所望

  想想就知道,線膛槍的原理其實并不復雜,早在十五世紀,火槍剛發明不久時,就有工匠想過這招了,此后各國軍隊中也一直有零星刻有膛線的火槍應用。

  甚至早于1637年,葡萄牙人就給明廷進獻過一批線膛槍

  那為啥不用呢?難道這些人都是傻子嗎?

  等到近三百年后,歐洲軍隊才開始大規模裝備,因為在工業革命之前,這玩意壓根就沒法量產,質量上也不比滑膛槍強到哪去......

  沒有冶煉特殊有色金屬技術,沒有材料學和化學工業的突破,沒有高馬力蒸汽輪機鉆出來的無縫鋼管。

  材料不過關,膛線就算刻上去,頂多二三十次就會被磨平

  別說十七世紀,就算放在兩百年后,由于缺乏技術設備,民國時期的大部分軍閥勢力,都沒有生產線膛步槍的實力。

  直到現代,槍鋼、炮鋼的材料屬性與制造工藝,那都屬于機密,無縫鋼管那都是管制物資,出口到中東和中非地區的“游擊神器”。

  不過雖然無法量產,卻并不意味著不能用

  米涅彈的設計還是相當有用的,解決了線膛槍燃氣密閉的一大難題

  武備局那邊一年給他弄出來一兩百支,雖然只能發射三十幾發,膛線就會磨平的線膛槍。

  但也足夠用了,畢竟這些線膛槍的應用場合并非正面戰陣,而是“特殊戰線”。

  線膛槍的射程和精準度,比以往火槍都要強的多

  比如現在這種狀況,沈平鴻手里就有二十支從錦衣衛那弄來的線膛槍。

  錦衣衛是每年生產的,數量極其有限的線膛槍最大客戶。

  而準噶爾作為最近幾年,大明最關注的邊境之一,自然也是錦衣衛的重要活躍地區。

  -------------------------------------

  小半個時辰后,僧格面色鐵青的看著眼前這一幕

  葉爾羌人的突然襲擊,包括準噶爾派入城的一名千帳都尉在內,數百將士頃刻間死傷大半。

  由于出乎意料的火銃射程和斬首成效,讓其余部隊頓時遲疑慌亂不定

  葉爾羌人趁機率隊沖殺,當著萬軍之面,

  隨后對方居然把死去的將士頭顱砍下,于城門前壘為京觀

  雖然其實并沒有傷亡太多,但這侮辱性實在是太強了。

  朱孝敏等人見已得手,立即在火銃掩護下撤回城門

  只留下一個極為顯眼,鮮血淋漓、恐怖猙獰,用人頭堆成的京觀

  無論如何,這毫無疑問是給想要勸降的僧格面上狠狠打了一巴掌

  尤其那戰死的都尉,還是他親信族弟

  僧格隨即大怒,命全軍攻城,再不提勸降之事

  當即下令,破城之后,十日不封刀,任憑軍士施為,盡皆屠戮,老幼不留。

  這便是沈平鴻真正的目的了,他并非是為了對準噶爾造成多大殺傷,純粹就是為了激怒對方。

  或者說,借此徹底斷絕城中軍民退路!

  把這滿城數萬人丁全部綁在自己的戰車之上

  軍隊一回城,沈平鴻就讓人大肆宣傳,己方出城騙殺了準噶爾大汗親弟(其實只是族弟),準噶爾怒極下令屠城,此番他們除卻死戰守城待援,別無他法!

  這也算是當年漢唐鼎盛時,使臣們的正常操作了,什么當著人面屠殺對面使團;和人家國中太后私通篡權;從隔壁仇家借兵滅國,掛個幾國相印的騷操作,若是在漢武唐宗之時,是連新聞都上不的。

  只是從宋代后,士大夫們越來越講究所謂“體面”,國家氣質逐漸內斂,走上了“內圣外王”的路子,卻是越來越少見了。

  接著,沈平鴻軟硬兼施,對內得到堯勒瓦斯的支持,把握大權,隨后又趁機迅速廢掉其他葉爾羌官員職權,通過這些年出使葉爾羌建立的關系,聯絡軍中將佐,讓朱孝敏、袁珂等人接管軍權,主持守城。

  對外又通過激怒敵人的方式,把滿城軍民綁上戰車,堅定眾人守城意志,同時也是在把僧格的主力死死吸引在葉爾羌城周圍,為明軍即將到來的行動創造條件。

  要說,一支軍隊的戰斗力不僅體現在武器裝備和兵員素質,軍官和將領的戰術指揮水平和軍事素養也是關鍵。

  事實上,隨著朱孝敏、袁珂等出身科班,又兼家學淵源的將門子弟們接管軍權,葉爾羌的守城戰斗竟然幾日間就再次變得有模有樣起來。

  沈平鴻雖不知兵,但他手里并不缺知兵之人

  城中糧食、火油、銅鐵、木材乃至于磚石都被搜集起來

  由于火炮不夠用,就讓工匠就地利用拆下來的房梁、門柱制造投石機,加上大戶房屋的磚石反制,葉爾羌當年也是蒙古帝國分裂而來,回回炮這種東西并不陌生。

  準噶爾那邊同樣有此事物,雙方火炮都有限的緊,竟是在十七世紀,把幾百年前的戰術風格給找了回來。

  而就在此時,距離葉爾羌約四千多里外,大明西征軍將士卻已經整裝待發,先鋒自甘肅西進。

  由于戰事爆發突然,西征軍主力其實還沒有全部到位,尤其是御前軍,從河南運動到陜西,再從陜西西進甘肅需要時間。

  但先鋒騎兵卻是已經越過甘肅,經由土魯番,朝著葉爾羌境內挺進

  三千精騎,乃是來自于甘肅經略司、陜西都督府和御前騎軍挑選的精銳將士,一人雙馬。

  主將王愬,副將岳鎮邦,二人加在一塊都還不到五十歲,實在是不知道怕字怎么寫。

  兩日夜即至哈密,五日橫穿土魯番,越過鐵門關,直抵塔爾布谷爾,也就是昔日漢武帝下罪己詔的輪臺。

  按照張煌言的意思,二人的使命是作為全軍前哨,在試探西域目前虛實和準噶爾軍隊動向的同時,占據位于葉爾羌東側的庫車、輪臺等地,作為后續大軍的落腳地。

  但二人卻不甘止步于此,王愬事前向張煌言建議

  眼下葉爾羌城戰事惶急,而準噶爾大舉南下,以雷霆之勢吞城奪地,正是驕傲自滿之時,而此時,就算對方能料想到明軍出兵,也必定想不到援兵會來得如此之速。

  不如干脆就此以偏師輕騎,不顧沿途,橫貫大漠,直插牙兒干河(今塔里木河)畔,作奇兵突擊準噶爾側翼。

  效昔日李衛公滅東突厥故事

  這樣既能出其不意,和葉爾羌城內守軍相呼應,形成掎角之勢讓僧格陷入兩難。

  更重要的是,此時準噶爾忽然南下,整個葉爾羌故地都陷入混亂,換而言之,大部分葉爾羌本地勢力都還沒有明晰立場。

  如果明軍步步為營,慢慢從甘肅進軍,哪么等大軍抵近戰場之時,很有可能這些勢力都會被準噶爾提前吞并拉攏。

  最好的辦法還是先發一路偏師,大勝仗倒是其次的,首先是要向西域各勢力,宣告明軍的存在。

  告訴所有人,“這事,我大明管定了”

  畢竟誰贏,他們才會幫誰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