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 第90章 壯志饑餐胡虜肉(中)
  敦煌,莫高窟前

  張煌言畢竟也是個文人,途經此處,自然是不免起意憑吊懷古一番。

  敦煌在明代屬于罕東左衛,哈密轄地,屬于土司,并非中央朝廷直轄的州縣。

  明初期還好,征西將軍馮勝經略河西,一度打通河西走廊直至青海、漠西一線,敦煌隨之繁華。

  但明中期以后,明軍收縮嘉峪關,敦煌就徹底變成了部落民的天下。

  曾經交通西域和關中的繁華地,也再次持續衰落

  而此番西征,明軍自嘉峪關西出,第一站就是收復已經淪落土魯番諸蕃部之手的敦煌古城。

  “陛下事前有詔,此番收復敦煌等地后,不再設土司,效唐時舊制,立瓜、沙、伊三州直屬朝廷。”

  去了甲胄,一身緋色正二品袍服,風姿與尚書、宰臣等文官大員無二,卻是西征軍數萬甲士統帥的張煌言,一邊瞇眼看著身前匯麗多彩的隋唐壁畫,一邊對著身后匍匐的十來人淡淡道。

  眾人俱皆伏地,不敢多置一詞

  他們是土魯番諸部的酋長,西征軍第一戰,就是先發數千騎兵,攜帶火器,迅速擊破了位于敦煌故地,與準噶爾關系緊密的赤斤蒙古部落,殺雞儆猴,然后才揮大軍西進。

  西征軍威勢凜然,讓沿途諸部不敢仰視,相繼請降

  而此番,張煌言把他們一并招過來,亦是恩威并施

  首先,河西走廊不是漠北草原,斷無設羈縻、土司之理,直接歸屬朝廷直轄。

  至于沿途這些蒙古部落,暫時先留在瓜沙伊三州,但此戰了后,大概率會被遷移到漠西草原。

  張煌言此番西征,不僅僅只是物理開拓,隨行的除了將領以外,還有不少從內陸抽調而來的官員,他們行軍時充當后勤參贊,打下一地,迅速任命,在駐軍協助下組織當地衙門。

  也就是說,這次西征,并不只是針對準噶爾的“懲戒戰爭”,而是打算一勞永逸的解決整個河西走廊、西域、漠西草原問題,建立起能夠延續的長久統治。

  至于當地的部落民,必須要重新編戶齊民,除了草原以外,不再專設土司衛所。

  這些土魯番本地的蒙古部落,就是首當其沖的第一波編戶齊民

  在解決當地蒙古部落問題后,很快就有佐吏上前稟報準噶爾人使者的事情,西北總督府僉事夏完淳請示該如何處置。

  張煌言只是笑了笑回應道

  “若真是如僧格所言,那我們大明就更要介入了。”

  “司馬依身為前代王子,以臣謀君,以弟逆兄,難道合乎禮法嗎?既然不合乎禮法,我大明作為宗主,明晰宗統,維持禮樂,本是責任,更該興六師撥亂反正才是!讓他回去問僧格,他若是支持司馬依以臣謀君,那便也是有違禮法,我大明自當同為討之!”

  這話實在是讓人挑不出毛病,說到底,在中國古代的朝貢政治中,天朝的地位有些類似于后世的美國,是某種“普世價值觀”的化身,誰敢違逆,他就有權以此為借口,武力“糾錯”,而且是正大光明的出兵干預。

  這種“普世價值觀”,在后世是什么“自由民主”,而在這年頭,就是宗法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嫡長子繼承制,雖然中原王朝自己都不怎么講究這玩意,但卻要求藩屬國必須講究。

  哪個藩屬國敢搞出違逆這些宗法的事情來,作為宗主國,中原王朝就天然占據道德制高點,輕者指指點點,削爵罷貢,搞“經濟制裁”,重則把口實遞給你的鄰國,進行外交孤立,乃至于出兵干涉。

  說完了準噶爾使者的問題,緊接著,二人的話題又回到了西征軍身上

  王愬和岳鎮邦的先鋒騎兵怎么樣了?

  “從現狀來看,既然準噶爾之前出兵時還裝聾子,現在突然又派人解釋,說明冠軍侯那邊已經成功,而且給準噶爾人造成了不小震懾。”

  “也說明葉爾羌尚且無憂”

  張煌言微微頷首,卻是接著道

  “但從僧格的反應來看,大概率還是想和我們打一仗的。”

  夏完淳文言稍遲鈍了下,又問

  “我軍是否要加快速度,畢竟冠軍侯和沈大使那邊壓力不小啊......”

  張煌言搖頭

  “雖然有錦衣衛提供不少情報,但是這畢竟為我軍第一次進入西域,地形、人文都不熟悉,若是一兩萬精騎,只為擊破僧格,解葉爾羌之圍,當然無懼,但既然打算六軍齊發,一舉蕩平西域乃至漠西,就必須步步為營。”

  “西域、漠西淪落蒙古已有數百年,人心、文化早非漢土,情形復雜,和當年北伐偽清時并非一回事,這里遠離中原數千里,就算糧食能勉強就地征集一些,那彈藥呢?何況就地征糧會不會激起反抗,衛拉特蒙古游騎眾多,若是截斷糧道又如何?若是以數萬步騎大軍冒進,反而有傾覆之危。”

  “至于冠軍侯那邊......打仗,總是要冒風險的,些許犧牲,值得。”

  張煌言面無表情冰冷的說道

  因為只要王愬等人穿過沙漠,從側后牽制住準噶爾主力的那一刻,明軍的戰略就成功了

  至于王愬這只軍隊,說不好聽的,就算他們最后沒有撐到明軍主力到來,堅守到全軍覆沒。

  那又如何?

  準噶爾沒有逃脫,僧格沒有逃脫,明軍擊敗對方只是時間問題

  打仗,就得有人犧牲

  皇親國戚,勛貴子弟,就不能犧牲了嗎?鄱陽湖大戰,朱元璋會因為南昌城頭站著的是他侄子朱文正,就修改軍事布置嗎?不會的,國家建立之初的前一兩代統治階級,都有這種“重公利而輕死生”的氣質。

  至于最后結果如何,就全憑個人造化,活下來,那就是頭等功,活不下來,給朝中報喪便是,仗一樣繼續打,準噶爾一樣繼續滅,既然是軍人,就理應有馬革裹尸的義務。

  再說了,就那從六七萬騎兵中精選出來的三千精騎,如此精良裝備,要說反攻敵人也許有點困難,但要說牽制敵軍,并非不可為之事。

  -------------------------------------

  黑水河畔,剛剛爆發了一場慘烈的肉搏廝殺

  此前,王愬多次派騎兵分小股騷擾準噶爾軍,并伺機襲擊對方供糧隊伍,既是給敵人造成麻煩,也是在補給自身。

  于是乎,終于忍無可忍,同時也是下定決心和明軍決戰的僧格,決定先掃除這股礙事的明軍先鋒,然后再騰出手來應對尚未到來的明軍主力。

  三個鄂托克,近一萬八千人馬,人喊馬嘶,將黑水河上下游擠得嚴嚴實實。

  但對面的明軍大營卻絲毫不懼

  他們用七八日的功夫就修建好了營墻,甚至挖了內外壕溝

  畢竟早從兩廣堯山之戰時期,土木作業就是明軍克敵制勝的法寶,此后更是發揚光大。

  準噶爾軍先是以阿拉布坦為首領,三軍齊渡,萬余人馬同時渡河攻營。

  這次同樣為騎兵的明軍卻并未出城主動接戰,而是龜縮營壘,用火器還擊,以營墻、壕溝為屏障阻擊。

  一時間,雙方銃彈、箭矢來往不絕,響徹天地

  但準噶爾依舊久攻不下,頓挫數日

  然后王愬見對方的士氣已經消耗的差不多了,當即故技重施,趁天色剛明時,全軍兩千余騎忽然全部棄掉營寨,策馬沖鋒而出,突襲敵營!

  同時英額棋盤山上的岳鎮邦領一千騎,夾擊對方側翼

  先是在葉爾羌城外頓足二月有余,現在轉頭攻擊黑水營,又多日消耗,士氣低迷的準噶爾軍險些崩潰。

  雖然營寨北面的準噶爾軍在阿拉布坦的指揮下,憑借人數優勢勉強站住陣腳,但圍攻的側翼兩軍登時打亂,居然就這樣眼睜睜看著得手的明軍騎兵又提著砍下的頭顱返回營寨!

  待第二日清點死傷,減員竟然達

  僧格聞之大怒,遂有人獻計阻斷黑水河上游,積蓄水勢,再決堤沖垮對方營寨。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