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 第51章 圍困孤城
  “刺啦!”

  刺刀、矛頭和甲胄間互相碰撞,不同于更加依賴個人戰斗力的八旗兵松散陣型,教導師士卒幾乎都是肩并肩擠在一起,如此一來,一名八旗兵至少要對付兩三柄刺刀或長矛。

  站在最前面的擲彈兵均著甲胄,和清兵硬碰硬,其中一名年輕的隊正不斷吹動口哨,讓自己的隊列步伐整齊,猶如移動人墻。

  正是秦良玉的孫子,馬萬春。

  秦良玉兩個孫子,馬萬年、馬萬春都被送到了教導師中,其中馬萬年年紀較長,進入虎賁旅,而馬萬春只有十七歲,便被分到羽林旅。

  這次投入作戰的羽林旅,基本上都是挑選出的十七歲以上年長將士,畢竟那些還只有十五六歲眼下還不適合上陣廝殺。

  好在羽林旅中也是按照年齡編隊,無需再拆散重組。

  馬萬春家學淵源,本就識字,體能和武藝也是同齡佼佼者,故而很快被提拔為擲彈哨的隊正。

  “大家伙不要擅自離開隊列!無論如何都必須和左右戰友排在一起!”

  隊列中央一名看起來有些書生氣,但同樣一手緊攥刺刀火銃,臂上戴著黃袖標的政宣參員疾聲呼喊。

  政宣參員職位等同哨副,負責一個哨百來號人的政宣工作,是政宣體系中最低一級。教導師中的政宣員并非文弱書生,而同樣屬于軍官,在本職工作之外,一樣要上戰場,甚至擁有僅次于主官的軍事指揮權。

  這個剛滿十九歲不久的政宣參員名叫瞿昌文,相當秀氣的名字,由于年齡在全部低于二十的羽林旅中顯得年長,再加上其人性格和善,細心,入伍前還有秀才功名,學習課上甚至還是教員,在普遍年幼的羽林旅將士中很受擁戴,稱呼為“瞿秀才”。

  當然,他的另一個身份在軍中將佐之間也是人盡皆知的——首輔瞿式耜嫡孫。

  這沒什么奇怪的,教導師中,如此官員勛貴子弟一大堆,從內閣輔臣到地方府縣官員,這些官家子弟至少占了教導師總人數的十分之一。

  當然,讓朱由榔比較驚訝的事實上,這些被送進教導師的官家子弟中,文官子弟遠比武將子弟多。

  內閣四個輔臣,全都把自己的孫輩送了進來,反而是軍中將領,對于這個問題相當謹慎。

  這其實不難理解,封建時代,武將的宗派主義往往要比文官要強得多,尤其是明末,軍中權位父死子替那都是尋常事,而文官則不同,從宋代以后,科舉制度的完善,使中國的文官系統真正官僚化,權力很難直接進行世代傳承,一個簡單的例子,之前左良玉死了,他兒子左夢庚馬上就能承襲職位,瞿式耜死了,他兒子能嗎?

  所以對于武將而言,他們心中更傾向于把自家子弟安排到自己軍中,積累資歷后直接承襲自己的位置,就像當年的遼東將門集團一樣。

  阿察齊高聲一喝,帶著上百八旗精銳,集為鋒矢狀陣型,就如同之前擊潰明軍選鋒那般,進行反沖鋒。

  刺耳的怪異嚎叫聲陣陣不絕,阿察齊手持長刀,帶頭突入敵陣。

  身后八旗精銳紛紛丟棄長兵,短兵相接,兩股浪潮驚濤拍岸,轟然撞擊在一塊。

  “穩住,穩住!”

  “統一號令,舉矛,刺!”

  十七八歲的年輕士卒,第一次面對這般生死一線的時刻,許多人被嚇得面色發白,兩腿顫顫。但在規律的口哨聲當中,還是如同一年多訓練所養成的肌肉記憶里一樣,邁動步伐,斜伸出刺刀,猛力向前突刺!

  所有人幾乎是在瞬息之間,同時完成同一個動作,并不斷重復。

  “刺!”

  前排的擲彈兵體力和戰技都更勝一籌,又有甲胄加持,居然和八旗兵僵持了下來。

  “后排投彈!”

  后面部分還沒有接敵的擲彈兵從腰間取下掌雷點燃,繼續往清軍人群當中投擲。

  “砰砰砰!”

  一連串爆炸夾雜著刺鼻硝煙、迷霧籠罩雙方士卒,明軍排列整齊,清兵幾乎只能和最前面那十幾米寬度的明軍鋒銳交戰,擲彈兵們都不用擔心炸到自己人。

  清兵后隊士卒已經知道這玩意是啥了,見到東西扔過來連忙閃躲,將隊列沖散。

  “擔架!擔架!”

  清兵戰斗力依舊彪悍,正面碰撞不到一刻鐘,就有二十多名將士哀嚎倒地,隊伍后面,帶著綠色袖標的擔架隊立刻沖了上來,將重傷員抬下山。

  至于輕傷員,隨身攜帶,裝有酒精和紗布的急救竹筒簡單包扎即可。

  “狗韃子,你馬爺爺來了!”

  馬萬春家學淵源,武藝了得,竟是接連刺死了兩名八旗兵,阿察齊見這邊支撐不住,挺刀迎了上去。

  長矛、長刀刺啦啦撞在一起,竄出火星,馬萬春畢竟不過十七歲,無論是戰斗技巧還是氣力都非阿察齊對手,竟是一個踉蹌,差點栽倒。

  阿察齊見狀一聲獰笑,揮刀欲砍

  “鏜!”

  馬萬春身后一柄刺刀橫過來,把訊力而來的長刀擋住。

  “各就各位,刺!”

  身后那人并非單獨而來,四五名手持刺刀的士卒并排而立,一起突刺。

  阿察齊連忙后退,對方便整齊步伐逼過來,那剛才救下馬萬春的帶頭伍長將他拽起。

  情勢緊急之下,那伍長只是簡短道

  “火銃四哨,乙隊伍長沐忠亮。”

  雙拳難敵四手,阿察齊縱使武藝高強,也擋不住四五人同時圍攻,更重要的是這四五人動作一致,絕不單獨行動,同時刺擊,同時收手,幾無破綻。

  沐顯亮最先和阿察齊拼殺在一起,面色漲紅,眼看支撐不住,身旁將士立馬就刺殺過來,阿察齊只能分身抵擋,同樣的事情還發生在其他地方,由于明軍密集的隊形,往往能在局部取得人數優勢,兩三個人對付一個。

  “鏘!”

  沐顯亮朝著馬萬春使了個眼色,兩人同時出手,將被刺刀集群搞得支應不及的阿察齊就地撲倒,沐顯亮按住其人臂膀,馬萬春壓住雙腿,阿察齊連聲叫罵卻是來不及了,兩三柄刺刀同時從他的背部刺入,穿透肺部,動脈血液不斷噴涌出來……

  與此同時整個戰場上的雙方形勢都在逐漸扭轉,明軍的隊列仿佛雷打不動,依舊緊密,肩挨肩,刺刀接刺刀,一人倒下,后面馬上補上來,猶如人墻般一步步推進。

  而清軍只要一旦聚集起來,就會被一波掌雷投入,紛紛四散逃躲,又變得松散。

  哀嚎聲、交鋒聲、破甲聲、流血聲此起彼伏,年輕的教導師將士們度過了最初的恐懼,心潮澎湃,竟是在政宣員帶頭下整齊唱起軍歌。

  “萬眾一心兮,群山可撼,唯忠與義兮,氣沖斗牛!……”

  白刃紛紛,尤其是長官阿察齊的首級被沐顯亮用長矛挑起,八旗精銳竟是不禁步步后退,山寨的突破口越來越大。

  焦璉在山下見此情狀,心情大振,連忙傳達軍令,親自擎刀率領一千精銳朝教導師新打開的巨大突破口撲了上去……

  戰斗一直持續到傍晚,清軍戰斗意志極為頑強,只抓了不到一百俘虜,其中大部分都是綠營,剩下正黃旗精銳,怕是沒有存活的,可能他們知道自己落入明軍手中也是兇多吉少,故而決不投降。

  源源不斷的明軍魚貫而入,終于撲滅了最后一股反抗火焰,拿下山寨。

  此戰斬首達一千二百級,明軍傷亡卻也不輕,焦璉所部陣亡、重傷四百余,輕傷近八百,教導師陣亡、重傷百余,輕傷三百,總計傷亡達一千六百余,其中大部分傷亡是和三百正黃旗精銳交戰中付出的。

  雖然損失慘重,但戰果依舊輝煌,九江和南昌之間的聯系被徹底切斷,完全變成孤城。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