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 第65章 漢川
  沉默的對峙開始了

  鄱陽湖兩側,整個東亞地區最龐大的兩個軍事集團,開始隔湖對壘。

  對于明軍而言,通過和譚泰的戰斗表明,兩軍之間,尤其是滿清八旗以及精銳綠營,和明軍還是有相當差距的。

  故而李過的策略變得稍顯保守一點,先穩固鄱陽湖西側九江、南昌、南康各府,命令袁州府方向的趙印選部迅速拿下宜春,吉安方面的郝搖旗也在加緊發動抗清義軍。

  焦璉部被派駐湖畔的渚溪鎮,警惕清軍水師登陸

  多鐸這邊,也仿佛陷入沉默,譚泰撤出九江后撤往都昌,和葉臣一起防衛鄱陽湖東北地區。

  從地圖上看去,兩軍勢均力敵,分別控制鄱陽湖兩側,以湖中間的江心島為界,分別控制了湖西北和湖東南。

  雙方都不愿主動登陸,而是不斷派出水師騷擾,總計七萬多人,超過六百艘戰船在廣闊長達二百里的湖中交界線上你來我往,巡游襲擊。

  在零星血色交鋒中,令人窒息的沉默下,卻是暗流涌動的積蓄力量。

  猶如兩名絕世高手般,分別而立,靜靜等待對方的第一擊。

  -------------------------------------

  清初地理學家顧祖禹在自己的《讀史方輿紀要》中這樣寫道

  “湖廣之形勝,在武昌乎?在襄陽乎?抑在荊州乎?曰:以天下言之,則重在襄陽;以東南言之,則重在武昌;以湖廣言之,則重在荊州。”

  其人指出湖廣重要戰略要沖有三個,襄陽、武昌、荊州。

  在他看來,如果著眼全天下,那么襄陽在天下之中,北可傾瀉中原,南可雄踞江表,東可居高臨下進取江南,西可挾制巴蜀,是“天下之腰膂也”,南方政權得到襄陽,才能保住江南,并且有機會圖謀北方;北方政權得到襄陽,就可以居高臨下,在長江上任何一點攻擊江南。

  而武昌和荊州,則是江漢平原的重要節點與門戶,前者可以直接控制長江,是“九省通衢”,而后者卡在湖廣北部最重要的腹地咽喉。

  問題是,現在這個三個地方只有一個武昌在明軍手里。

  堵胤錫非常敏銳,在濟爾哈朗進駐江北之前,他就趁機連忙派軍渡江搶占武昌對面的漢陽、漢口,得到了完整的后世所謂“武漢三鎮”后,又拿下了北面沿江的黃州府城黃岡。

  這才算在長江防線上找到了兩個立足點。

  濟爾哈朗的大軍來的很快,由于明軍秋前開戰讓清廷措手不及,以至于一部分擴軍計劃還沒有完成,但濟爾哈朗手下依舊有超過八萬人。

  尤其是其中鑲藍旗精銳超過八千人,是此戰中僅次于多鐸鑲白旗外參戰最多的八旗部隊。

  漢陽西北,是明軍江北面對清軍最前沿的據點,漢川縣城。

  漢川,位于漢江匯入長江的末尾,是武漢三鎮的門戶,也是清軍要攻取武昌腹地所要攻克的第一城。

  約兩丈高的土胚包磚城墻上,大明光復軍前軍第七師總兵李明忠按劍而立,面色肅然,冷冷看著遠處踏地而來,如同陰云般的數萬大軍。

  那是濟爾哈朗的主力部隊,八千鑲藍旗精銳和四萬多綠營。

  濟爾哈朗的意思很明顯了,在席卷了襄陽、鄖陽、承天等江北諸府縣后,最終還是把眼光放到了武昌,這個唯一還在明軍手中的戰略要沖。

  滿清八旗將帥用兵,不同于桂北孔有德那般遲疑,而是向來決然,這大概是從大興安嶺的雪原中狩獵所得來的兵法,不發則已,一發必中,在沒有找到目標之前毫無動作,積蓄力量,一旦做出決定,就如同重箭所發,傾瀉而出。

  層層疊疊黑壓壓的兵馬將漢川城三面圍了個水泄不通,開始連夜打造攻城器械,準備一鼓而下。

  李明忠的出身比較特別,簡單說,他以前和孔有德、尚可喜乃是同袍,其人本是文官,為昌邑主簿,投筆從戎,參加毛文龍所部。當初毛文龍被袁崇煥所殺,二人邀請勸說李明忠投靠后金,他卻嚴詞拒絕,隨后“單騎返京”。

  南明弘光朝,史可法選拔將領,李明忠為第一。

  隆武朝時,隆武帝企圖從廣西募兵入衛,李明忠帶著六千人趕赴福州,在三水聽聞隆武帝已經遇害,遂留肇慶。

  朱由榔繼位后,將他留在韶州防備江西清軍,后來桂北之后,為了“摻沙子”,李明忠和所部被分到了前軍任總兵。

  堵胤錫知道李明忠在前軍當中后,點名對高一功建議此人率部出鎮江北。

  堵胤錫因為當初招撫忠貞營的經歷,和前軍各將領的關系特別好,這也是朱由榔讓前軍留守湖廣的重要原因,將相配合,能夠解決很多問題。

  李明忠用兵風格和焦璉、郝搖旗、馮雙禮之類猛將不同,如果一定要給個類比的話,他是那種西漢名將趙充國一類“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的將領,治軍極為嚴謹,他所部是明軍當中為數不多完全沒有選鋒、親兵的軍隊,所有軍餉全部足額發放,不養私兵。軍令紀律極嚴,對待上下將士一視同仁,善于安排瑣事,無論是扎營、行軍、休整都是一板一眼。

  這種指揮風格是天生的守備良將,這也是堵胤錫向高一功建議的原因。

  “各營都準備好了嗎?”

  李明忠冷冷對一旁將佐道

  在入駐漢川城后,李明忠首先就遣散驅趕了城中婦孺百姓,讓人帶他們前往漢陽漢口方向,不要留在城內,又征召三千丁壯協助守城,麾下三個營,一個放置于城外劉家塥,呼應城防,剩下兩個營留在城中。

  而后帶著城中將士丁壯在城內外廣修壕溝、工事,甚至專門從堵胤錫和高一功那里要來十多門新造元年式火炮,企圖重現當初明軍在桂林對付孔有德的招數。

  糧草輜重也提前準備多時,糧食由于從兩廣方面轉運過來(湖廣還沒有秋收),有些麻煩,只能吃上兩三個月,但也足夠了,彈藥、箭矢之類則十分充足。

  為了增強守備力量,李明忠還專門從堵胤錫那里多要了兩千多支新式火銃,好在糧食轉運麻煩,但武備局新建的大冶分廠就在旁邊,很快就能調集,甚至還多拉來六門才鑄好的新式火炮。

  當明廷東征江南的決策下了后,大冶武備局分廠的建設迅速加快,規模擴大,大量原本佛山的熟練工匠被調了過來,工部新發下的撥款超過一半都用在這邊,這一切都是為了等到戰時,明軍的武器裝備補充不用千里迢迢從佛山轉運,而是在大冶就地生產,既可以補充湖廣明軍,沿江而下,就能運送到江西地界。

  如此,城中裝備二十門新式火炮,新式火銃超過四千支,四面城門全部被磚石堵死,再加上漢川本就是縣城,面積不大,二十門炮放上去,竟是能覆蓋絕大部分范圍,猶如刺猬。

  圍城三日后,清軍終于響起震天鼓號,北門方向,一部約五千多人的清軍列陣抬著各種簡易云梯和攻城器械而來,后面還跟著十來門紅衣大炮。

  很顯然,清軍還沒有發現城中裝備了新式火炮。

  自從桂北之后,清軍又新鑄了約五十門紅衣大炮,濟爾哈朗手中便有十五門。

  清軍炮隊將官開始指揮炮兵選擇炮位,但他們卻不知道,此時已經進入了明軍火炮有效射程當中,可明軍火炮依舊沉默,準備等對方停下。

  清軍炮隊終于選擇好炮位,開始準備。

  還沒等他們填裝彈藥,遠處城墻“通通通”數聲,戰斗已然打響,數枚彈丸飛馳而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