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 第6章 千里奔襲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日落西斜,宣大、山西瀕臨北面草原的長城邊塞內側,修建了大量的烽堡,形成一條縱深完備的防御要塞體系。

  但隨著光烈三年,山西各府縣的大起義,清軍對于各個邊鎮要塞的控制力大大降低,姜鑲兄弟和萬練等人的成功反正,讓宣大地區的原邊軍世家和勢力們,心思動搖起來。

  于是乎,當文安之派出姜瑄部上萬鐵騎,自鄂爾多斯繞道土默特,南下山西時,幾乎沒有遇到太多阻力。

  土默特諸部直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任由明軍騎兵經由自己的領地,兵臨山西北部長城外圍。

  數百騎兵在煙塵四動中草原上疾馳,赤紅色繪龍旗幟,和光復旗風中獵獵。

  這支騎兵比較特殊,一人雙馬,除去一匹伊犁戰馬外,還有一匹蒙古馬。

  伊犁戰馬用于戰時騎乘,蒙古馬則用來馱運甲胄補給。

  “停,就地駐營!”

  為首的青年軍官舉起右手,口中吹響竹哨,身側軍佐迅速傳令。

  各個隊正,按照《陸軍操典》所規定的騎兵部隊宿營條例,安排駐營措施和明暗哨卡。

  青年軍官是騎軍第一師的弘字營參佐,名喚王愬,按照編制,騎軍每師編為五千騎,每營一千五百騎。

  其人受軍令,帶著一個廂四百多騎精銳,一人雙馬,前往宣府和北直長城外圍探聽虛實。

  半個多時辰后,中軍大帳支了起來,王愬巡視完營寨周邊,確定防范措施無誤,又派出十余哨騎后,這才卸下甲胄,和一眾軍佐進帳。

  這位正六品參佐,今年只有二十三歲,這個年紀,能干到這個位置,在全軍當中,也算稀有了,不過倒也不是完全沒有,比如李來亨今年也就才二十六歲,已經貴為都督僉事了。

  不過王愬的特殊之處在于,不同于李來亨那種雖然年輕,但資歷上已經是從龍老將。

  他是第一批兵學苑出身的軍官,這才畢業兩年多的時間。

  之所以能爬得這么快,一方面,是的確有本事。

  當初王愬在兵學苑第一屆畢業生中,理論、實習成績均排名前三,為騎科第一。

  按照規定,排名前二十的學員,可受天子親賜寶劍,并留皇宮宴飲,風光一時,不亞于新科進士,在民間私下稱呼為“御賜生”。

  雖然朱由榔廢除了武舉,但兵學苑的終末考核,事實上就代替了武舉職責,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排名第一的學員,也被私下稱呼為“武狀元”。

  而王愬,便是一個“武探花”。

  是當初御前賜宴時,第二位被賜予御劍的學員,也是騎兵科學員中的第一名。

  另一方面,則來源于他的姓氏,王,皇后也姓王。

  沒錯,王愬,是皇后王芷同母異父的庶弟。

  關于外戚任職,朝中一直頗有議論。

  因為在此之前,大明朝的外戚是不能當官的,只能由皇室賜予爵位,變成類似于勛貴的清閑貴族。

  但朱由榔向來不講究這個,別說外戚,宗室都可以任職。

  不過大臣們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外戚干政,是一個大問題,甚至比宗室還要嚴重。

  而且朱由榔雖然有一言九鼎,不容辯駁的權力,但卻很少使用,如果內閣宰執們堅持,他往往還是會選擇聽從。

  最終規定,宗室、外戚可以任職,但有限制。

  宗室外戚,不得出任都督以上武職,不得入閣,也就是不能當帥臣、宰相。

  當然,這個限制也是有條件的,就是未出天子五服的宗室,和皇后、太后在世時的外戚家族。

  如果過去三代以上,就不算宗室外戚了。

  故而,王愬雖然爬得快,但前途其實相當有限,甚至不如新興一代的勛貴文武子弟,沐顯忠、瞿昌文、馬萬年等人。

  至少這些勛貴子弟只要有本事,以后混個都督,甚至樞密副使,樞密使,不是不可能。

  而王愬,最多都督同知、僉事,就到頭了。

  但王愬心中還是有些不甘心,當初在兵學苑時,他所有成績,無論是數算、幾何、格物,還是戰策、戰史、體能,以及技術考核,均是名列前茅。

  實習以后,又在前軍騎兵里得到高一功的親自嘉獎。

  比起那幫子勛貴子弟差哪了?

  這回,他纏著都督姜瑄,主動請纓,沿長城外圍,往東深入數千里,未嘗沒有證明自己的打算在。

  當初他爹王略,雖然愿意把他送到兵學苑,但畢業之后,卻一直是想讓他分配到御前兵衛司,給天子當個御前護衛就算了。

  這也算自古以來,外戚子弟的普遍出路。

  但王愬私下拜托了自家姐姐,王略正妻只有王芷一女,故而和這個異母弟的關系頗佳,最后還是和朱由榔一番枕頭風,朱由榔自是無所謂,還開玩笑“說不得也是個衛青霍去病呢?”,就把王愬安插到了陜西的光復騎軍。

  “參佐,咱們已經走了兩天,看這地方,應該是快到察哈爾了。”

  篝火圍坐,身旁一名把總出言道

  王愬頷首

  “等到了察哈爾,可就沒之前那么容易了,土默特怕咱們王師,所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察哈爾可是滿清鐵桿,一旦遇上,就免不了惡戰。”

  把總擔心到

  “可我們這幾百號人......”

  王愬笑著安慰道

  “不必擔心,北伐戰事一起,清虜兵力緊張,我猜測啊,這察哈爾八旗怕是已經被調往南下了,否則萬都督那邊勢如破竹,光憑阿濟格、滿達海那點人是攔不住的。”

  “所以此時的察哈爾,怕是空虛得緊。”

  把總還是疑慮道

  “我們這番......不是為了探聽宣府清軍虛實嗎?”

  王愬瞟了對方一眼,而后搖頭道

  “不對,不是宣府清軍,而是宣府、北直清軍。”

  那把總聞言愣住

  王愬接著道

  “最好能夠引動清軍注意力,若是多爾袞知道,距離北京不足千里之外,有一支規模不小的騎兵在運動......”

  帳中軍官無不竊竊私語,這實在是有些大膽了。

  不過事前,都督姜瑄和總兵高得捷,也的確給了王愬便宜行事之權。

  一名政宣參員斟酌問道

  “敢問參佐,我軍此行目的地究竟何處?”

  王愬想了想,道

  “張家口。”

  -------------------------------------

  朝陽下的草原,牧民開始放出自家牛羊,啃食已經不多的牧草。

  這里是察哈爾正黃旗地界,當初皇太極擊敗林丹汗后,將察哈爾部像滿蒙八旗一樣,分為八旗,只是不同于軍民部落混合的滿洲,察哈爾的八旗地域分明,而且兵力不多,一共也不足兩萬。

  到了秋季,牧民們必須先提前將牧草收割起來儲存,作為牲畜度過冬季的儲備,這個工作并不輕松,就像南面農田里農夫們一樣。

  而且也必須趁著冬季來臨之前,讓牲畜們多吃一些,豐肥長膘,以便過冬。

  就在月前,察哈爾八旗萬余騎兵,被調往河南、湖廣戰場,此時的察哈爾,非常空虛。

  各旗只組織了千余騎兵,負責巡邏和維持秩序,主要防范的,恐怕不是明軍,而是其他部落。

  突然,西邊已經退下的夜色和星月之下,一股股煙塵升騰起來。

  與牛馬打了一輩子交道,經驗豐富的牧民們,一眼就能分辨出,這是上千馬隊才能弄出來的氣勢。

  “巡邏的馬隊不是去正紅旗那邊了嗎?這才兩天,怎么又繞回來了?”

  牧民們心中困惑,都停下了手中活計。

  而原本正在啃食秋日已經顯老的牧草的羊群,有些驚慌,紛紛聚攏。

  之間那天邊一線,涌動出無數在朝陽映射下,光芒爍爍的騎兵。

  年長的牧民一下子就反應過來

  這絕對不是旗里的馬隊,察哈爾的騎兵不可能有這么多鐵甲。

  有以前崇禎年間,參加過邊境互貿或走私的老牧民,依稀看清楚了那獵獵作響旗幟上的三辰旗。

  大驚失色道

  “明......是明軍!”

  王愬身著鐵甲,頭上兜鍪紅纓,在朝陽晨風中四散飄揚。

  一勒馬韁,豎起長槊

  “前面便是察哈爾正黃旗所在,弟兄們,隨我來!”

  自萬歷以后,明軍的鐵蹄,再一次出現在長城外的草原之中,這里曾經是林丹汗的駐地,整個漠南蒙古的核心,現在,卻再一次出現了明軍三辰旗的身影。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