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 第7章 宿州(上)
  “所以說,清軍直接讓出了黃河以北上百里的戰線?”

  淮安城中,姍姍來遲的朱由榔正在聽取王夫之的匯報

  此時距離明軍跨過黃河,光復清河、安東兩鎮已經過去了數日,朱由榔才從揚州后方抵達黃河南岸的淮安。

  而李定國和張名振已經各自帶著任務,前往東西兩邊的宿州和沭陽前線督戰了。

  只留下王夫之,負責供應大軍后勤工作,調運糧草彈藥,以及重建地方政權。

  同時,也是等候抵達的御駕。

  此番北伐,朱由榔并非主角,所以推進很慢,這都過去一個月,才從南京到了河淮畔的淮安。

  “是的,清河、安東,其實清軍根本就沒部署多少人馬,戰后核算,不過萬余,還大多為綠營,八旗不足兩個甲喇,寧宇都督估計,對方恐怕早就想好放棄河淮前線,退縮徐州周邊了。”

  朱由榔遲疑道

  “河淮近千里,說不要就不要了?”

  王夫之解釋道

  “這也不難看出,那瓦克達、岳樂、勒克德渾等人,估計是怕戰場鋪展太開,而清兵戰力本就不濟,容易被我軍各個擊破。故而想將主力聚集在徐州沿線,萎縮一起,拼死抵抗。”

  朱由榔頷首

  “如此一來,便只能朝著徐州一個個攻堅了。”

  李定國已經帶著左軍的幾個精銳師,朝沭陽方向挺進。

  由于之前新壩的失利,海州方面的海軍暫時失去了繼續進攻的能力。

  施瑯最后還是逃回了海州,但其人未經請示冒進,估計戰后要吃不了兜著走,甘輝未能制止,同樣具有責任。

  鄭成功方面不得不再派出老成持重的鄭鴻逵,來主導指揮。

  王夫之頓了頓,接著有些沉重道

  “不過張都督那邊......好像有些麻煩了。”

  -------------------------------------

  宿州,又稱蘄城。

  這里是淮北地區的戰略要沖所在,大概位于今安徽東北地區,與宿遷和徐州接壤,南臨蚌埠,西至西北與淮北、商丘和菏澤相鄰。

  這里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前有楚漢相爭時的垓下之戰,韓世忠、張浚抗金之處,后有淮海戰役,淮海總前委和華東野戰軍的主要駐扎之地。

  明軍想從黃河西岸的鳳陽方面北上徐州,這里是無法繞過的一站。

  “轟隆!”

  一枚沉重的彈丸,帶著蓬勃動力,猛烈沖撞在數丈高的城墻之上,崩裂出許多斷裂的磚石。

  城外三個炮兵陣地上,剛剛發射完的火炮,還在升騰著硝煙。

  令人驚訝的是,不同于以往對清軍單方面的火力輸出,這炮兵陣地上,居然還有幾門在對射中,被對方摧毀的野戰炮殘骸。

  城墻前,還有不少攻城時所留下的血跡和殘肢。

  再往后,是綿延數里的明軍營寨,上面“光復后軍”,和兩面“張”字大旗迎風飄揚。

  宿州既然是戰略重鎮,其城防設施,自然不像平常府縣那般隨意。

  經過從唐代到明朝的建設和發展,宿州城不僅有完善的護城河,以及數丈高的包磚城墻,城墻前,還有一道洪武年間修建,丈余深,長八里的壕溝。

  而且宿州雖然堅固,但城規模不大,四五千人馬就能完備防守,而此時正在城中的,乃是滿清新軍精銳,趙良棟所部。

  明軍大帳中,都督張名振,長史張煌言心中都頗為不爽。

  明軍攻城已有六日,但效果相當有限。

  這支守城清軍人數不少,而且比起一般綠營甚至八旗,要難對付得多。

  對方在火器配備上,十分完備,甚至于和明軍相差不大。

  故而,當張名振調集了兩個師的所屬炮兵,合計七十門火炮,對城墻進行轟擊時,對方居然還能拉出三十余門進行回擊。

  雖說在火力上,明軍依然具有優勢,但攻城方本來就居于劣勢,對方居高臨下,視野開闊,集火射擊更為方便,而宿州城周圍數里內并無高坡作為制高點。

  只能和對方火炮對射。

  且這些清軍火炮的威力與射程完全不弱于明軍,只是在炮兵素質上不如明軍炮營將士,畢竟這年頭會簡易的歐式幾何運算,以及簡單三角函數的人,并不算多。

  在三天對射中,明軍損失了九門火炮,清軍損失十二門。

  為此,清軍守將,趙良棟不得不將剩下的火炮拉進城樓藏起來,盡量避免和明軍對射,只能等明軍攻城時,再借此打擊步兵。

  可及時如此,明軍還是打得相當不容易。

  說到底,自起兵以來,光復軍將士,還真沒打過幾次像樣的攻堅戰,要么有內應策動反正開城門,要么就是用火炮或者炸藥炸開城墻。

  可現在,他們還真就遇到了一個例外。

  宿州城不大,周圍不過七里,城中萬余百姓,戰前就基本被趙良棟驅逐了出去。

  城中只有一萬多清軍守兵,而且趙良棟其人,治軍嚴謹,善待士卒,和部下關系甚佳,頗得擁護,想要策動城內混亂,渾水摸魚,幾乎不可能。

  若是想要直接用火炮轟城,也很困難。

  宿州城歷史悠久,營建數代,到了明初,還經歷過大規模改造和加強,平常的野戰火炮很難破開。

  而明軍的攻城重炮,一共只有三個營,其中兩個分配給了中路李過、堵胤錫那兒,畢竟他們要應對的,可是襄陽城。

  最后一個營,眼下也才剛剛運到淮安前線,想要轉運到這,少說也得二十多天。

  除此之外,就只剩下挖地道,用火藥炸城。

  誠然,這個手段,能對付許多堅城,哪怕火炮炸不開,幾千斤的火藥,總能給你崩開吧。

  可宿州是個例外。

  當初洪武年間,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當時的官府在城外修建了一道丈余深,數步寬的深壕。

  這配合上外圍的護城河,結果就是,基本阻斷了明軍挖掘地道的可能,就算明軍能頂著火力渡過護城河,暴露在對方彈雨輸出下挖掘壕溝,也會被城墻下的深壕阻開。

  清軍只需要將護城河和壕溝間的阻隔炸開,明軍辛辛苦苦挖掘的地道就會被淹。

  才剛滿三十歲的張煌言,雖是文官,卻一身甲胄,按劍決然拍案,沉聲道

  “此戰別無他法,唯有強攻!”

  張名振也頷首

  光復諸軍當中,中軍是天子嫡系,以當初兩廣、湖廣地區,隆武朝廷遺留的明軍殘部為主力;前軍、左軍則是以農民軍殘部為主力;右軍也是姜鑲的邊軍余部為骨干。

  故而戰斗力都相當可觀,其中精銳,完全不遜八旗。

  唯有后軍,情況大為不同,當初朱以海身邊的人馬,只不過是浙江士紳籠絡起來的鄉勇和少部分衛所殘兵而已,別說八旗,連清軍綠營都打不過。

  雖說經過三年整編、補充,又有諸多犀利武器和訓練。

  但那種只有在血火洗禮中,鍛造出的敢戰敢勝之風,相較于其他四軍,卻是大大不如。

  此番左軍、后軍一同北伐,身為一軍主帥,張名振心中未嘗沒有在天子御前展現自己的雄心。

  之前,樞密院和兵部,組織向光烈元年以來的功勛部隊,授予軍旗,結果光復后軍,堂堂七師近九萬人馬,竟然只有兩三面而已。

  想到此處,張名振也站起身來,向帳外吩咐

  “傳王翊、劉孔昭、霍湅。”

  片刻之后,三將便先后請示入帳。

  王翊為都督僉事,是軍中第三人,而劉孔昭和霍湅以及阮進三部,是后軍當中,戰斗力最強的三個師。

  此時阮進前往攻占睢寧,鳳陽那邊還要留下一個師,還有一師前往潁州一線,防范河南方向。

  如今的宿州城下,共四師,約四萬七千人。

  張煌言直到,張名振這是要動真格,把精銳拉上去了。

  “參見督帥!”

  張名振頷首后鄭重道

  “霍、劉二位將軍,下去后挑選自家部屬,以及陣鋒精銳,各組織起一千先登勇士,后日,交予定勛(王翊字)指揮,準備強攻此城!”

  “放心,此番立下戰功,本帥必將你二人功勛上奏天階。”

  “諾!”

  既然都說到這里,二將自然無他言語。

  隨后又對王翊吩咐

  “定勛,你下去再和炮營方面命令,明日開始,全軍所有火炮,都給我壓上去,不要怕損失,武器,就是拿來損失的!”

  “遵命!”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