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 第12章 符離橋之戰(下)
  鑲白旗驍騎營參領一聲疾呼,身后騎兵呼嘯而至,經過鏖戰后的明軍騎兵馬力不及,很快就被追到尾巴。

  清騎接近數十步內,便開始彎弓搭箭,發射出一波波箭雨。

  吳忠寧任憑鋒矢從身側呼嘯,卻是不屑笑道

  “這八旗騎兵,還真是一代不如一代,這箭軟綿綿的,比軍山湖時差遠了!”

  隨后干脆勒馬,命全軍轉向,往涌來的清軍騎兵對沖而去!

  掏出已經準備好的火銃,瀕臨數十步內,開始連綿放銃。

  “砰砰砰......”

  “嗖嗖嗖......”

  一陣彈雨、箭雨呼嘯,兩支轟隆作響的鐵流同時倒下數十人馬。

  這么近的距離,想要再展開周旋,困難太大,于是乎,兩軍都不約而同,選擇了正面直沖。

  “锃锃”

  飛揚的馬刀、彎刀,和丈余鋒芒閃爍的騎矛,紛紛橫立,對準敵人。

  “蓬!”

  兩堵鐵壁轟隆撞擊在一起,大地都為之震顫,折斷的矛頭,破裂的甲胄,飚濺數尺的嫣紅鮮血,與殘肢斷臂,頃刻間鋪滿交鋒的戰場。

  “刺啦!”

  吳忠寧用騎矛將一名清騎刺殺馬下,隨后騎矛,擎刀繼續搏殺,有的騎兵直接兩騎撞擊在一起,轟然間一并摔落,同歸于盡。

  騎兵大隊對決的氣勢可比步軍恢弘多了,整個符離橋兩側都為之側目。

  張名振心中有些緊張,這還是新建的明軍騎兵第一次和八旗騎兵正面對決,勝負尚未可知,卻是檢驗三年以來騎兵建設和發展的重要一戰。

  兩股洪流驚濤拍岸,余聲陣陣,直到半刻之后,兩軍騎兵交錯而過,卻是各自少了數百騎。

  而那戰場之上,留下猩紅一片,人肢馬尸無數。

  吳忠寧眼中赤紅,身上濺血,已然棄了騎矛,只剩下馬刀橫立,勒馬疾聲命麾下掉頭,轉身再戰。

  那鑲白旗驍騎營參領心中亦是沉著,這支明軍騎兵比想象中要堅韌得多,雙方戰損近乎一比一,各自倒下近三百將士。

  在過去,明軍當中,敢和八旗正面對抗的騎兵不多,也就薊鎮、遼東那一兩萬。

  清軍對明軍軍隊建設的動向并非一無所知,比如騎兵擴建,其實也在意料之中,這本就是拿下川陜的重要意義之一,明軍不擴建騎兵才是怪事。

  但對于這些建立不到三年的騎兵戰斗力,清軍并未放在眼里,騎兵不是步卒,并非一兩年就能拉起來的,無論是騎士還是戰馬的培養,都是麻煩事。

  可今日一交手,他卻發現,事情并沒有他想象中那么簡單。

  明軍騎手的戰斗技藝都稱不上純熟,但紀律性卻奇佳,尤其是在基層軍官的組織勒令下,往往能夠三五成群,緊緊籠絡在一塊,在正面沖突中,爆發出更強的沖擊力。

  尤其是面對上新建的鑲白旗,這些從女真余丁,海西、野人女真大量補充后的騎兵,雖然戰力也不算弱,但相較于以前多鐸手里堪比上三旗的強悍戰力,已然大不如前。

  棋逢對手,將遇良才,戰到此時,誰要是掉頭撤退,都只會迎來對方的全力掩殺,故而除卻繼續對沖外,別無他法。

  -------------------------------------

  戰場兩側,逐漸運動的兩軍主力已然逐漸靠攏,清軍先將炮營推到了一線,滿清新軍十二鎮,近十五萬人馬,但由于生產規模問題,火炮的裝配率并不算高。

  約四百門新式火炮,被編制為十二個炮營,每營約三十二門到三十四門。

  炮兵則是尚可喜親自督訓,雖然相較于系統學習過的明軍炮兵大大不如,但起碼還是能堪用的。

  原本戰爭爆發后,多爾袞想讓尚可喜到一線,參與指揮,但尚可喜自從桂北以后,說什么也不愿意到一線帶兵了。

  只是將昔日皇太極所建的重兵營炮手拆分,分配到各個炮營當中。

  這回岳樂也是下了血本,硬是拉出了四個炮營一百余門,占了滿清全軍的三分之一。

  清軍所用炮車也完全抄襲明軍,由挽馬拉動,于橋北安置炮位,調整角度,就開始開炮,隔著兩三里外,對著逐漸靠近的劉孔昭、霍湅部射擊。。

  “通通通......”

  明軍亦不甘示弱,炮營就地構建陣地,隔岸炮擊。

  滾燙的飛旋炮彈彼此交相飛馳,這還是明軍第一次遇到了和自己火力相當的對手。

  “蓬呲”

  火熱炮彈犁進一隊明軍步卒陣列中,七八名剛剛還排列整齊,嚴陣以待的甲士,頃刻間,化為一片血雨。

  剩下的其他士卒,當場就被嚇傻了,一時間躊躇不前,不知該如何動作。

  但身后直屬參將的督戰哨,會告訴他們該怎么做。

  步兵列陣,非有軍令,只進不退,否則,前列退,則后列斬之,后列退,則再后列斬之,直至將領直屬督戰親兵。

  哪怕就是站著等死,也必須死在自己的位置上。

  明軍炮兵的報復來得很快,不同于城墻,野戰戰場寬闊,想要直接集中對方的火炮,不太容易,但雙方的步卒可就遭殃了,在隕石雨般的霹靂雷霆中,時不時就倒下一列。

  直到兩軍士卒都已經靠近符離橋,隔著快要干涸的河床對峙。

  決戰時刻到了。

  趙良棟一聲令下,全軍開始停下腳步,于橋頭反身,向明軍列陣。

  張名振帥旗揮舞,劉孔昭、霍湅所部,自兩翼夾擊趙良棟!

  一陣排槍過后,號角呼喝,全軍刺刀林立

  “沖!”

  一排排閃亮兵刃,朝著橋頭陣地的清軍步卒沖去。

  趙良棟親自提刀頂在一線,清軍火銃手射出最后一發齊射后,同樣裝配刺刀,面朝洶涌而來的明軍將士,緊密排列。

  “锃!”

  刺刀相碰撞時,刺拉拉閃爍火花,兩軍將士互相搏殺,整個橋頭平原地帶,變成了上萬人的戰場,喊殺震天。

  張名振并沒有就此停下指令,他知道岳樂接下來想干嘛,等趙良棟在橋頭吸引住劉孔昭、霍湅以后,清軍在橋后已經準備好的大軍,就會緊接著沖過來,想困住劉、霍二部,如果能夠重創乃至全殲這兩部,那對于清軍而言,就是六年以來難得的大勝。

  所以立馬讓其余兩師,從正面迅速壓上,策應劉、霍二部。

  正如張名振想的那樣,岳樂一見橋頭已然交戰,殺聲震天,毫無遲疑,立馬就讓已經準備好的鑲白旗主力以及新軍步卒,開始渡橋。

  鑲白色旗幟下,成千上萬的士卒向著符離橋涌動。

  最先出發的,正是騎兵。

  騎兵是清軍對明戰爭中為數不多的優勢,岳樂自然是要將其盡量發揮出來。

  參戰六萬兵馬里,騎兵就超過了一萬,是明軍的兩倍以上。

  這么多人,一起渡橋自然是不可能,但此時已至冬季,濉水進入枯水期,而且已經結冰,其實擋不住什么。

  首先踏橋而過的數千新軍騎兵,迅速參戰,扭轉戰局,想將劉孔昭、霍湅部咬死在橋頭并不開闊的平原地帶。

  岳樂心潮澎湃,他知道,接下來,這場戰役已經進入了關鍵時刻。

  只要能將劉孔昭和霍湅留在這里,整個東線戰局都會為之改變。

  屆時,遭到重大打擊的后軍,將無法趕赴徐州戰場,瓦克達、勒克德渾的壓力大為減輕,清軍只需要專注對付李定國的左軍即可。

  只是,世間哪有這么多一廂情愿的事情。

  正在強攻趙良棟部軍陣的霍湅見清軍開始渡橋,立即轉攻為守,與劉孔昭部一起,聚集在趙良棟兩側陣地。

  這就是張名振的應對之策,你岳樂不是想用趙良棟部作餌,吸引住劉、霍兩部嗎?那就看看,你能不能吃得下去?

  “列陣!”

  基層軍官的大聲疾呼與軍號、竹哨聲中

  原本交錯搏殺的明軍士卒,迅速聚攏為以哨、營為單位的小方陣。

  而得到增援的趙良棟,卻是反過身來,開始進攻明軍。

  頃刻間,攻守易勢。

  由于距離過近,地勢狹窄,戰局形勢犬牙交錯,再使用什么三段擊,其實效果不大,還不如直接齊射完上刺刀。

  霍湅和劉孔昭知道,最關鍵的時刻到來了,只要能頂住清軍這波攻勢,等身后兩個師靠攏以后,接下來的勝負就全憑搏殺了。

  由于兩軍犬牙交錯之后,火炮喪失了威力,兩軍炮兵都歇了火,戰爭又回到冷兵器時代該有的樣子,任何犀利的武器,在這種情況下,也不如一腔血勇來得管用。

  “后退者斬!后退者斬!”

  在嚴厲的軍法和那兇光凜然的兵刃下,軍陣被緊緊穩住,任憑清兵不斷沖擊。

  劉孔昭部,誠字營。

  去年才被分配進一線部隊的周文相心中忐忑萬分,只是死死握住手中帶刃火銃,口中雖然對部下呼喝不斷,但只有他自己知道,其實他心里也是害怕得很。

  周文相原本是浙江杭州府的童生,自十三歲中了府試,一直到二十歲也沒再中秀才,止步不前,再加上家世貧寒,唯有幾畝薄田,也擔不起讀書進學費用。

  本來是想著干脆斷了功名念想,去莊里地主米鋪做個伙計也就算了,沒成想后來城里貼了告示,兵學苑招生,若是中了,每月能有一兩的薪貼,這可比在商鋪里做學徒強多了。

  周文相出身農家,身體素質還不錯,當即前往杭州府衙應募,在被兵部派出的官吏核驗后,又被帶到了南京參加考試。

  由于錄取人數不少,一屆多達兩千人,所以兵學苑的錄取率較之科舉相比,要寬容得多,一度達到七成以上。

  經過兩年學習,先是基礎的歷史、數學、地理、格物等課程,而后才是戰略戰術,軍務條例等等。

  最后半年,應屆畢業生則會被分配到京畿周邊的現役部隊,進行實習。

  實習結束后,根據考試和實習成績,進行名次排列,授予軍職。

  排名前二十的,天子親授御劍,授翊麾郎(正七品)

  前三百名,授宣節郎(正八品),其余均授果毅郎(從八品)。

  周文相剛分配到后軍時,不過只是個隊正,經過一年,被提拔成了哨副,雖說日常訓練表現不錯,但之前攻拔鳳陽太過順利,這還是第一次和清兵正面野戰。

  和他相同情況的,后軍當中還有不少。

  這也是清軍想從后軍這下手的原因。

  可是,難道這時候的清軍,又是百戰之師了嗎?綠營新軍組建不過三年,實戰寥寥,鑲白旗重建之后,實力也大不如前。

  “噗呲!”

  周文相手挺刺刀,與身側士卒肩并肩,面對人潮,不斷機械地重復動作,刺殺,收槍,再刺殺。

  縱觀整個戰場,竟是如同一道人墻,將上萬清兵的沖擊死死限制在橋頭狹窄平原里。

  半個時辰過去了,原本信心十足的岳樂有些坐不住了

  從望遠鏡里看到這一幕,不禁皺眉。

  終于,劉孔昭、霍湅身后的兩萬多援軍,列為六個方陣,已經抵達戰場邊緣。

  只得咬牙厲聲道

  “護軍營,與本王一齊渡橋,其余各部跟上,必須要把劉、霍二部留在這里,阻擊明軍援兵,切不可讓其匯合!”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