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 第30章 國士報之
  襄陽城的城墻,雖然看起來駭人,但歸根到底,也和整個東亞的城防建筑模式相同,內核墻體使用夯土加竹篾反復錘擊夯實,外層加砌多層青磚條石,以三合土、糯米汁澆筑,部分關鍵部位,還會有用鐵汁融化后澆筑的(如南京城墻)。

  具體的防御性能,主要看外層能包上幾層磚。

  如襄陽這種雄城,城墻外圍反復包砌數層,一般的投石機,或是火炮很難傷其分毫,當初蒙元大軍圍攻襄陽,使用了大量回回炮(配重式投石機),也沒有能夠破壞襄陽城墻。

  更何況明代以后,襄陽城又經過多次擴建和加強。

  故而,即使以重炮之威,想要一兩日內打開突破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李過和沐顯忠也做好了長久作戰的準備。

  在炮營之后,所攜帶的彈藥輜重,數量頗大,隨軍除卻光復中軍、前軍的十六師人馬以外,還有正在武昌的外使宰相堵胤錫,從湖廣征發的三萬民夫組成的巨大后勤隊伍。

  春耕開始以后,各個戰場所能使用的支前民夫數量大為減少,中路戰場只被分配了四萬人的份額,其中三萬都用在了襄陽方向,可見堵胤錫和李過也是孤注一擲了。

  尤其是重炮營的補給,僅炮彈,就是幾十斤重的大鐵疙瘩,平均每門炮配屬五十發,就需要近兩千匹騾馬和三千民夫來進行轉運。

  并且重炮發射準備周期長,相較于一般中型野炮,每個時辰十五發到二十發的射速,重炮每個時辰能發射五發就相當厲害了,一般為了炮管壽命考慮,都控制在四發以內。

  用了兩刻多鐘,每門炮旁,十來個軍士官佐奮力伺候好大家伙后,在后方沐顯忠的統一命令下,點燃擊發火繩。

  “咻......”

  由于彈丸重量巨大,初速也不比野炮,看起來如同飛躍的羽毛球般,帶著火熱溫度,在空中劃出弧線。

  “放炮,快!”

  襄陽城墻上,僅剩的幾十個清軍炮位,也在身后將佐的勒令之下,點燃發炮,但那迸射的火光,在對面鋪天蓋地的霹靂雷霆映襯下,實在是微不足道,卑弱可憐。

  “咔嚓!”

  一枚重型彈丸,越過二百多丈距離,剛好沖到襄陽城角的城樓前,直接把城樓支柱撞斷,磚石瓦礫飛射出數丈遠,把周圍五六名軍士砸傷。

  而失去了支柱的城樓,則在“吱呀”聲中緩緩傾斜倒塌,橫梁、磚瓦如瀑布般傾瀉而下,將還來不及反應的二十多名清兵活埋在下面,只是傳出幾聲慘叫呼救而已。

  “蓬!”

  城墻一旦被擊中,雖然不會發生坍塌,和較大的墻體破壞,但城墻表面的青磚,被大塊的剝離、破碎,化為煙塵碎礫,隨著陣陣顫動,滑落進護城河中,激起片片水花。

  在這種地動山搖的顫動下,原本靜如平湖的護城河,都蕩漾起波紋。

  至于城墻上面和后方的清兵,更是宛若身處六級地震一般,站立不穩,這年頭的人也大多沒啥科學意識,面對如此狀況,許多人心中都有些揣揣。

  他們不是沒見過火炮,但如此排山倒海的架勢,還真是第一次見,很多年紀稍大的清兵,干脆跪在城垣角落,跪地合手念念有詞,生怕哪顆炮彈不長眼,往他這里竄。

  其實這種炮擊對人員殺傷效果相當有限,就算打上一天,能殺傷個幾百人就不錯了。

  只是對人的心理壓力實在是大。

  其實不止清兵,明軍士卒隔著兩三里的距離,看到這番景象,也議論不止。

  “乖乖,這怕不是請來了大仙作法?”

  重型炮彈劃過空氣所發出的尖嘯聲,頃刻間變為清兵心中夢魘。

  -------------------------------------

  炮擊持續半日,至傍晚收工,襄陽城墻還是比之前的承天府強得多,雖然所用的火力是攻承天府時的三倍,但依舊沒有對墻體造成致命傷害。

  不過濟爾哈朗并不覺得慶幸,因為他讓人檢查后,發現幾處墻體已經出現變形......

  不過好在,襄陽城并非孤軍奮戰,北面的樊城,南面的鹿門山,都是可以依仗的支點。

  三月初一,樊城清軍主動出擊,一個營的新軍從南門而出,隔江炮擊明軍襄陽圍城部隊側翼,由于此時明軍大部分炮營都聚集在襄陽城下,竟是一時沒有反應過來,造成不小損失,傷亡數百。

  接著又憑借馬力,派遣三千騎兵,繞過襄水之畔,襲擊高一功所部的后勤補給線,雖然沒有造成太大損失,但也逼迫高一功分出兩個營,來維護從棗陽到襄陽的水陸補給線。

  一波操作下來,讓明軍側翼疲于奔命,充分說明了襄樊六郡,為什么襄陽和樊城不能分家。

  樊城位于襄水之北,但距離襄陽城不足十里的距離,若是有軍隊圍攻襄陽,其側翼必然就暴露在樊城守軍的眼下,圍攻樊城,同樣如此。

  故而,自古以來,欲圖襄樊者,必須要兩路齊下,如蒙元南征。

  李過急令高一功,先將樊城圍起來。

  古時圍繞襄樊六郡之地的征戰,除卻宋元以外,最著名的,莫過于關羽北伐的襄樊之戰。

  所謂“水淹七軍”,就是此戰所出的典故。

  關羽也是在此戰之中,得到《三國志》里,“威震華夏”的評價。

  但事實上,其對手曹仁并非庸才,極為大膽的沒有將防守重心放在襄陽,而是親自引軍駐守一水之隔的樊城,最后在魏將于禁全軍覆沒的情況下,堅守樊城,直到關羽被孫權背刺。

  由此可見,樊城之于襄陽,是不可逾越的屏障。

  可現在明軍火炮主力都在襄陽城下,面對樊城頗為乏力,此番李過,也只能信賴高一功的能力了。

  高一功為李自成妻弟,李過是李自成的侄子,故而二人不僅是舊交,也是親戚。

  此時李自成妻子高氏還健在,光復南京以后,朱由榔非常大方的給予這位當初,于李自成身亡,順軍舊部飄搖之際,勇于挺身而出,憑借自己的身份,維持順軍余部團結的婦人充分尊重。

  在當初隆武帝冊封一品節孝貞義夫人的基礎上,追加一品雍國夫人,加授義郡公,俸祿待遇,比郡王爵。

  順軍余部,作為當初圍攻京師,逼死崇禎的“罪人”,其地位在明軍當中本就比較尷尬。

  但朱由榔所展現出的胸懷還是讓他們感動。

  李自成畢竟自立過,所以明廷方面縱使不再追究,也不好再追封什么爵位,故而朱由榔轉而厚待了他的遺孀和親屬,給予高夫人的封號是“義”,也表現了朱由榔的態度,雖然昔日兄弟鬩墻,順軍揭竿而起,不符合傳統意識形態的忠孝,但在大義之上,沒有降清,堅持抗爭,當得起一個“義”字。

  所謂“公以國士待我,當以國士報之”,對于如此種種,如李過、高一功這些,原本是誅九族也沒話說的人,卻被天子如此優待,封公拜將,授以一軍節杖,提數十萬之師,心中又豈能不圖回報?

  高一功從川陜之戰后,一直駐守湖廣,沒有再立下突出戰功,這幾年實在憋得慌,得到李過軍令,以偏師圖樊城,心中未嘗沒有證明自己的雄心。

  順軍和西軍,早在李自成和張獻忠還在的時候,關系就不甚融洽,如今雖然并歸朝廷,但前軍和左軍之間,何嘗沒有競爭在?

  這幾年李定國帶著左軍屢出風頭,眼見變成了“軍中第一人”,此番北伐,天子親征,御駕都往左軍所在的東路去,前軍上下將士,豈無砥礪之心?

  高一功得令后,決心要在樊城打個漂亮仗,以告圣天子。

  麾下所督四師人馬,先是圍攏樊城東、北兩側,卻是不急忙于攻城。

  樊城作為襄陽之副,千年以來,也被砌成了一座堅城,而高一功手里并無李過那邊這么多重炮,強攻實屬不智。

  高一功先是帶著親衛騎兵,在城外,圍繞一周,考量了大半日,未發一箭,就收兵回營。

  直至晚間,盯著地圖沙盤瞅了大半個時辰,才忽地傳令。

  “召各師總兵,兼炮營、馬營參將來議!”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