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 第38章 緬甸
  “碩塞死了?”

  春日轉暖,朱由榔也不必再披著頗為礙事的皮裘,而是只穿著大氅和里面團龍袍,頭頂翼善冠,在臨時駐地里,批示奏章。

  雖然親征前,已經將國事托付給瞿式耜等內閣宰執,不過一些軍國大事,肯定還是要征詢朱由榔同意的。

  御前兵衛司指揮使李景興侍立在旁

  對這個碩塞,朱由榔記憶中還是有些了解的,好像是什么“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地位大概和桂北時,被明軍斬殺的尼堪還要高些,也算大勝了。

  尤其碩塞還是中路清軍的副統帥,身兼指揮之責,他一死,樊城也光復了,中路戰場算是贏了一半,接下來襄陽光復,只是時間問題。

  那么接下來,目光主要就集中在東路了。

  徐州戰場,集結了明清雙方諸多主力野戰力量,無論是滿清方面的正紅旗、鑲白旗,以及五鎮新軍,還是明軍方面的左軍、后軍。

  如果此戰得勝,北伐勝局,就基本砥定了,剩下的,便是摧枯拉朽,劍指燕云。

  自隆武二年來到這個世界,已經有七年半了,朱由榔,也從一個二十出頭的青年天子,變成了一個年及而立的成熟君王。

  前兩日南京傳來皇后王芷的書信,剛滿六歲不久的皇長子,燕王朱慈煊,已經入學,光榮地成為了大明上元第一小學的學生。

  按照朱由榔制定得學制,小學三年,中學三年,屆時肯定還會設立高等學府,朱由榔打算讓自家兒子念大學后,再扔到兵學苑訓兩年,接著找個安穩點的邊疆,扔出去鍛煉鍛煉。

  當了父親以后,朱由榔性格穩重許多,畢竟已經不是曾經的愣頭青了,對于諸多政治手腕,也逐漸駕輕就熟。

  不過滿朝上下,無論文武,最為敬重這位天子的,倒并非是什么權術手腕,而是待人以誠。

  這倒也是作為一名穿越者的特殊之處了。

  作為一個于現代社會長大的人,他實在是很難代入這個年代,冷漠無情的君權機器身上,做不到歷史上的乾隆那種,簡直是馬基雅德利筆下標準的君主。

  而是更多將自己的大臣們,看做是與自己人格平等的“同事”,故而,無論是在日常生活,還是在工作中,對于麾下文武都相當尊重。

  這也是朱由榔在諸多大臣口中,頗為“得人”,“有效漢之昭烈”的原因。

  比如,朱由榔與許多文武重臣,都有私信來往,如李定國、李過、瞿式耜、堵胤錫等,幾乎每隔十來天都要來一封信。

  有時也并非軍國大事,只是一些私下言語而已。

  就像歷史上的劉關張,其實沒有結拜為兄弟,但互相之間的感情卻并未作假,關羽死后,劉備也的確不顧一切,為其報仇。

  經過多年共事,又一齊經歷了生死輾轉,朱由榔和手下文武重臣們,頗有一番“革命友情”。

  手中這封,便是李過的來信。

  信中,李過匯報最近中路的戰事情況,以及自己對戰局的一些思考和擔憂。

  李過認為,如今中路的戰局已經基本砥定,東路則決戰在即,所以他建議,可以從中路方面調動部分兵力,由信陽方面突進到淮北,側擊東路清軍,算是奇襲了。

  朱由榔倒是不置可否,只是表示,自己并不了解中路方面的形勢,讓李過自行判斷決策。

  朱由榔這個天子就這點最好,向來舍得放權,很少干涉將帥指揮,尤其是對方隔自己千里之遙的時候,可不會向崇禎那樣,隔著幾千里,亂下旨意,指手畫腳。

  回到北伐戰事,如今朱由榔最擔心的還是后勤,前線局勢自有將帥審時度勢,李定國、李過等人的本事,他還是非常信任的,更不必提,如今明軍占盡優勢。

  唯獨要做好的,便是大軍的供應工作,隨著春耕如火如荼的開始,后方愈加困難,朱由榔也沒有太多辦法,總不能半途而廢吧?

  所以也只得上下一心,勒緊褲腰帶,他自己直接寫信給了皇后王芷,從內帑里拿出數十萬元,從東南亞購糧,補貼軍用。

  聽說王芷也非常賢惠,主動拉攏了在京許多文武大員的家眷,在后宮組織宮人,為前線將士縫制袍服,雖然此舉主要是象征意義更大些,但無論如何,至少也是安撫人心之舉。

  許多事,也許具體效果并不大,但你做不做,那是一個態度問題。

  當然,總不可能只有朱由榔一個人出血,張同敞那邊又發行了四百萬元的專項國債。

  但事總不如人愿,并非都是好消息。

  比如,前日瞿式耜那邊就來信,卻是云貴總督王化澄的奏章。

  安南方面似有異動。

  越南南部的廣南國(今越南南部)和瀾滄王國(大致相當于今天的老撾),以國內有流寇作亂,需要興兵征討,籌措大量糧餉為理由,拒絕了向明廷出售糧食,并且還關閉了富春的沿海市舶港口。

  據錦衣衛方面的調查,流寇作亂倒也并非完全作假,去年年末瀾滄王國南部,的確有幾個部落叛亂,戰亂還延伸到了廣南國和柬埔寨的邊境。

  但據他們了解,這股叛亂的規模并不大,充其量也就兩千人的水準。

  雖說東南亞不比中國,但瀾滄地域,也不比大明一兩個省小了,兩三萬軍還是有的,平定如此叛亂,往年撐死就一兩月的事情。

  很顯然,這只是借口。

  錦衣衛依據現有情報猜測,背后應該是東吁國在指示,今年東吁國也沒有上繳糧貢,理由是國內遭遇水患。

  所謂東吁國,就是緬甸,對于這個國家,朱由榔向來是非常警惕的,原因無二,后世歷史上,永歷帝就是逃到緬甸,結果被緬甸王給賣了,最后導致客死他鄉。

  而且此時的緬甸,是東南亞最為強大的國家,算是“東南小霸主”了。

  當初鄭成功和王夫之帶著艦隊,沿著東南亞海岸耀武揚威,逼服了大量國家,建立諸多朝貢和貿易關系,但卻并沒有完全解決東南亞問題。

  首先,明廷的影響力是有強弱之分的。

  對于如越南的黎國、廣南國這些離得近,而且沿海的小國,還能威懾得住,予取予奪。

  而遠一些,同時也稍有實力的柬埔寨、暹羅(今泰國),就只能建立表面的朝貢關系,勉強進行貿易,卻不能完全掌控。

  至于緬甸這種,國力雖然比大明差遠了,但也能和朝鮮、日本之類搬搬手腕的地區一霸,卻是只能建立表面上的外交關系。

  倒不是朱由榔怕了他緬甸,而是實在沒空。

  緬甸說大不大,如果認真起來,肯定是干不過明廷,但也說小不小,光動用兩三萬大軍,怕還真是解決不了。

  如今北伐尚未功成,哪里能隔著幾千里,另辟戰線,朱由榔也只能在心中暗暗記一筆。

  尤其錦衣衛指揮使趙紀還表示,雖然尚無確切證據,但緬甸之所以知道大明正在陷于北伐,無法抽身,而且還如此膽大,背后應該是和荷蘭人與西班牙人有聯系......

  唉,為今之計,也只能先盡量渡過難關,等再過兩月,夏糧征收,自然就不怕了。

  -------------------------------------

  “東吁者,安南都護府,緬甸布政使司古稱爾......光烈七年春,會王師北伐,乏糧,東吁以洪潦故,不貢,并陰使廣南、瀾滄搖動,世祖聞,惡之。”

  ——《后明史,四夷第四,安南諸國列傳》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