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 第76章 科爾沁草原的火
  要說起科爾沁和滿清之間的淵源,那可十分深厚了。

  早在天啟四年,科爾沁部首領,與努爾哈赤,就于伊克唐噶哩坡刑白馬、烏牛正式結盟。

  此后,雙方三代均有聯姻,八旗制度中的蒙八旗里,大部分都來源于科爾沁諸部的丁口。

  剩下的則被編為十旗,作為滿清穩定漠南蒙古諸部的關鍵所在。

  尤其是皇太極時期,皇太極在自己謀圖蒙古大汗的一系列戰爭中,科爾沁諸部都扮演了重要的助手角色。

  換而言之,如果清廷退往關外,最重要的兩個支點,一個是盛京,另一個便是科爾沁。

  如果能提前掃蕩科爾沁,一方面能對漠南蒙古諸部取到殺雞儆猴的作用,以震懾各方,告訴所有人,皇太極當初搞得那一套玩意已經不頂用了,明廷返回北方只是時間問題。

  另一方面,亦是斬斷清廷與喀爾喀蒙古的聯系,削弱清廷皇帝頭上,那頂“蒙古大汗”帽子的能量。

  屆時,就算順治、多爾袞等人真的僥幸逃到草原,沒有嫡系人馬支持,也掀不起風浪來。

  說不得就被哪路人馬砍了腦袋,送給明廷邀功。

  故而,當發現清廷方面對于喀喇沁的反叛,動作不大,或者說無能為力之時,冒襄便積極鼓動昆克勿等人迅速東進,去找科爾沁諸部的麻煩。

  不過這些喀喇沁首領心中還是有些害怕的,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雖然滿清自興起以來,也不過數十年光景,但當年皇太極、多爾袞縱橫漠南,把黃金家族嫡傳的林丹汗一路追殺到青海,實在是給這些人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

  真要動起手來,心中還是有些惴惴。

  對此,冒襄的方法很簡單,直接通知正在錦州的明軍,讓他們派出一支人馬,跑到喀喇沁和科爾沁之間的養息牧場放火。

  到時候,就算喀喇沁不動手,科爾沁也會出兵。

  事實上,此時的科爾沁諸部貝勒、王公,已經在考慮派兵對付反叛的喀喇沁了。

  畢竟經過數代聯姻,此時的科爾沁許多貝勒、王公子弟,幾乎是滿蒙混血,哪里有不盡全力的。

  冒襄似乎對于這種工作頗為在行,也十分投入,畢竟班超可謂是千古以來投筆從戎讀書人的偶像,而其人的功績,便是帶著三十六騎,跑到西域挑撥人家各國之間的關系,借力打力......

  于是乎,喀喇沁諸部統共三千騎,外加同樣獲得許諾,事后可以分割科爾沁左翼中旗牧場的土默特部落,亦動員了千余騎士,跟隨行動。

  一眾聯軍浩浩蕩蕩,從大約在后世朝陽地區,花了近十日,才進入科爾沁地區。

  與許多人印象中不同,這個時代的一般蒙古部落騎士,雖然名號上也是騎兵,但事實上,其戰斗力遠遠不如關內的漢騎,更別說八旗了。

  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有明一代,對蒙古諸部,執行了極其嚴苛的技術封鎖和戰略資源管控,以至于此時的蒙古部落軍隊,裝備相當寒蟬,很少有用彎刀,大部分都只是使用騎矛,并不是因為他們不需要配刃,而是因為矛頭所用的金屬比彎刀要少得多......

  就連鐵質箭頭都是珍貴的資源,平時打獵那都是不敢隨便用的。

  武器尚且如此,更別說甲胄了,這四千多騎,怕是想湊出兩百具鐵制甲胄都夠嗆。

  而明軍和清軍騎兵,鐵制甲胄的裝配率都超過七成。

  從這個角度上來看,皇太極的確是一代人杰,能在關外東拼西湊,經營出成熟的軍事技術,乃至于對明軍產生部分技術優勢,其執行力和戰略遠見,非是這些蒙古部落首領們可及。

  相較而言,科爾沁由于和滿清的特殊關系,裝備要好得多。

  不過還好,科爾沁此時過半兵力都已經被抽調,能剩下兩三千騎就不錯了。

  聯軍一路勢如破竹,一進到科爾沁草原,便如蝗蟲過境,席卷各處。

  -------------------------------------

  遼河之畔,大概是后世某個“形狀怪異”的地級市境內(通遼),聯軍勢如破竹,接連擊敗了幾股從科爾沁左翼后旗馳援的幾百騎兵,然后按照這些游牧部落的行事作風,自然是開始搶掠縱火......

  冒襄望著遠處映紅半邊天的火紅,以及耳畔的廝殺、哭喊聲,心中有些動容,但最終還是放下一邊。

  這種事,在草原上實在是太普遍了,每年、每月都在發生。

  而且對于科爾沁這種和滿清關系過于緊密,幾乎不可能加以分割的勢力,進行嚴酷的拆分打擊,本就是題中之義。

  只是,其中某些“操作”,恐怕不應該是王者之師所為。

  畢竟這種大規模的搶掠、屠殺行為,不僅是對軍隊聲譽的傷害,也會對軍隊紀律造成極大損害。

  畢竟軍紀這種東西,只可緊,不可松,若是明軍親自下場來干這種事情,掉份不說,也會對軍隊風氣造成不良影響。

  畢竟軍人作為暴力機關的成員,一旦放縱,很容易導致變質,乃至于兵痞化。

  既然如此,還不如用這些蒙古部落,當“白手套”,明軍只需要穩居幕后,在將來某個恰當的時候,以一個光明偉岸的形象,收拾殘局就行了。

  而且對于斬草除根這件事,人家怕是比明軍更熟悉。

  就在剛剛拿下的科爾沁左翼后旗里,統共約四千帳人口,十五歲以上男丁基本上都死絕了,婦女則被各個部落瓜分,剩下的牛羊、糧食,更是一毛不留。

  不過這些部落倒也識相,不敢把冒襄晾在一邊,因為就在他們剛進入科爾沁草原的時候,南面就傳來消息,明軍已經開始兩路合圍盛京了......

  原來,東路軍北上山東后,迅速占領了膠東半島,隨后明軍就發現,有了膠東半島這個跳板后,再向遼東輸送兵力就容易得多了。

  膠東半島最北端距離遼東半島之間的渤海海峽,不過一兩百里而已,坐海船幾日功夫,其間還有無數島嶼可以停泊,實在方便。

  于是乎,朱由榔干脆讓東路軍調兩個營,渡過渤海海峽,加強遼東。

  就在數日前,兩個營的六千左軍將士,在遼東灣登陸,成為鄭成功進逼盛京的生力軍。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