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 第6章 防務改制
  朱由榔卻是連忙扶起對方

  并笑著道

  “朕打算沿著長城外側,去察哈爾一趟,和那些個漠中蒙古諸部會一會,侯服可愿為朕扈從?”

  “臣萬死不辭!”

  張名振只覺得心中激蕩萬分,頓生豪氣干云,便是此刻赴湯蹈火,也是值了。

  “那朕這七尺之軀,可就全權寄托于侯服了。”

  朱由榔笑著讓張名振重新入座,而后轉頭對下方還戰戰兢兢跪著的一眾蒙古頭領們道

  “諸位頭領,可愿與朕同往啊?”

  “此乃微臣等大幸,豈敢不從!”

  一眾人自然是再無言語

  得到自己預想的結果之后,朱由榔倒也不再為難人家五十多歲的老同志了,重新揮手讓所有人入席,酒宴繼續進行。

  席中,還頗為親厚的詢問了昆克勿和幾位其他頭領的子嗣狀況,聽聞昆克勿兒子已經三十幾了,不大可能再入學讀書,朱由榔也不為難,而是大手一揮,讓對方入御前司,培訓后以軍官在御前供職,并親自賜了個漢名喚作“梁忠興”(喀喇沁本姓烏梁海氏),效昔日漢唐舊例。

  其他部落,如果嫡嗣過了入學年紀的,也效此例。

  當然,在敲打的同時,朱由榔倒也不算虧待這些人,不僅承認了喀喇沁等部吞并了科爾沁左翼的事實,而且還給了昆克勿一個“安北都督府右路招討使”的從三品職銜,不算虧待了。

  一番推杯換盞,賓主盡歡,當然,至少朱由榔這個主是歡的。

  -------------------------------------

  基本的方略定下來,但具體事務還需要規劃。

  關于安北都督府的設置,事前朱由榔已經和諸位宰輔通過氣,也書信詢問過樞密使李過,以及李定國的意見。

  大家都是贊同的,畢竟草原問題,向來是中原王朝一塊最大的心病。

  能設置一個專門“御敵于國門之外”的軍事外交機構,是必要的。

  在過去,洪武、永樂,大明興盛之時,也多有過類似的嘗試,當年遺留的奴兒干都司就是個例子。

  李過甚至還認為,安北都督府的級別不夠高,畢竟雖然現在連漠南都不能完全輻射,只能管得了十幾個表明態度的部落而已,且人心各異,但隨著時間發展,以后其所轄范圍肯定越來越大,說不得還要包括漠北乃至于更北的北海“貝加爾湖”等地。

  如此大的職轄范圍,只以和各路野戰軍以及各省都司相等的都督一級,未免不夠看,他建議可以直接恢復唐時大都護府舊制,設置一個高于都督,僅在樞密使、大都督同知之下,與大都督府僉事相等的大都護來統轄。

  這樣一來,不僅位當其權,而且也能健全明軍的將帥晉升機制。

  李過的考慮非常深遠,隨著北伐結束,朝廷整頓各地防務,很快,過去屈指可數的都督,會迅速擴編,各個要害邊防省份,都會有都督一級坐鎮都司。

  那么軍中指揮體系,從都督到最高的樞密使-大都督府同知-兵部尚書三元最高品階之間,缺少一個資歷品階,作為轉圜。

  比如有了大都護這一職務后,天子就可以定期將朝中的樞密使、大都督同知與外面督軍的大都護輪換,從而避免朝中主帥久不統兵,或是外部邊帥久不入朝的尷尬。

  毫無疑問,這才是老成謀國之思,朱由榔也深以為然。

  國家的統治模式不應當是完全一致的,而是得因地制宜。

  對于那種距離中樞過于遙遠,必須要放權,但又有所顧慮的方面之任,多一些制度上的考量,是完全正確的。

  事實上,當年唐時大都護地位極高,僅次于三公,與作為宰執的尚書仆射同階,也有類似考慮。

  而事實證明,這些距離大唐核心萬里之遙的邊帥、邊軍,居然比帝國內部的軍事力量,更為可靠和忠誠。

  而且雖然李過沒說,但朱由榔已經能想到,這一模式,日后也可以在未來大明可能拓展的外圍疆域以及勢力范圍,比如西域、東南亞等地設置推廣。

  不過飯還是要一口一口的吃,眼下明軍還不他可能在北面投入太多力量,朱由榔讓張名振留在北面,更多的是利用明軍得勝席卷而來的威壓之態,先暫時鎮住這些蠢蠢欲動的蒙古諸部。

  等未來養精蓄銳,騰出手來,自有其他計較。

  此時貿然設立一個安北大都護,首先是張名振本人威望不足,驟然升到如此高位,容易引起軍中非議。而不用張名振,便也只能以李定國、李過二人而已。

  但朱由榔暫時還有不少任務要交給這二位,完成戰后必要的防務改革,而且突然調走其中一人,也意味著要空出來一個關鍵位置,同樣不合適。

  且也容易打草驚蛇,讓漠北諸部有所驚懼防備。

  還不如先把“大都護”這個胡蘿卜高高懸起,讓那些個剛剛志得意滿的都督們,有點理想追求。

  等日后北面草原大局用兵之時,再行考量不遲。

  事后,朱由榔又在沈陽待了幾天后,再由張名振領軍開路,數萬人浩浩蕩蕩,沿著長城外側,往西面而去,卻并非準備入關回北京,而是一路朝著察哈爾腹地。

  后軍五個師,近六萬驍勇,加上后軍、左軍全部騎兵,兩萬余騎,旌旗昭昭,一望無際。

  等大軍行到宣府、大同,還有文安之那邊的光復騎軍精銳過來扈從,令漠南諸部蒙古,驚怖敬畏莫名。

  這一路上,朱由榔倒也不急,也不讓下面急行軍,而是慢悠悠的沿著長城外圍邊塞,走走停停,不時還接見一下軍中將校,和沿途蒙古部落頭領。

  同時,關于這些日子,軍中諸多將帥,都緊張興奮之余,翹首以盼的防務整頓方略,也逐漸從行在傳出,而后經由北京的中樞轉為正式旨意后,下達出去。

  諸地都司,以陜西、山西、北直、遼寧、云南這五個地方最為緊要,諸多軍中將帥,亦是紛紛自薦,奏章都快堆滿朱由榔的書案了。

  朝中也私下將陜、晉、冀、遼這四地北面的要害位置職位,稱為“四鎮”。

  當然,最要害,也最容易建功立業的,還是得算張名振的安北都督府,但那不是已經被陛下定了嘛。

  原因很簡單,因為明眼人都知道,這五個地方,以后肯定有仗大,而且是大仗。

  作為軍人,還有什么是比戰場之上建功立業更吸引人的?

  而中樞傳出來的旨意,也還算兼顧軍中各個派系

  陜西都督艾能奇,北直都督馮雙禮,都還在大家的意料之內,這二位,都是左軍一系中,僅次于老大李定國,和都督劉文秀的存在,干了快八年總兵的白文選,也終于升到了遼寧經略副使位置上,雖然還是比都督低一級,但經略使王夫之是個文官,具體領兵軍事的事情,事實上是由白文選負責的。

  而頗為關鍵的山西都督,則是由前軍的資歷老將郝搖旗擔任。

  至于原本頗受眾人期待,作為當年天子的元從老將,認為會出任四鎮之一的胡一青,居然意外被安置在云南都督的位置上,算是出乎意料了。

  不過,雖然大體的人事安排已經有了著落,但具體編制上,還都是個空架子,各地都督府所轄多少人手、編制,有多少財政預算,都還需要樞密院和宰輔一起慢慢交代核算。

  不過這次扈從朱由榔的安北軍,算是最早敲定編制的。

  張名振麾下,先是有三個騎師、三個步師的直轄編制,另外還能領東、西、南、北四路招討使,這些招討使主要是用來招撫和轄制蒙古番兵,作為“仆從軍”,類似于昔日東漢的“護匈奴中郎將”、“護烏桓中郎將”。

  既可以由漢官擔任,也能用歸化較為忠誠的蒙古部落頭領擔任。

  當然,此時還沒有具體分割,故而張名振還是領著光復后軍編制來扈從朱由榔出巡,待事了之后,會有具體分別。

  至于余下的光復前、后、左、右、中五路野戰軍,則是作為朝廷直屬機動力量保留下來。

  只是戰事結束后,不可能繼續保持五十多萬人的編制,縮編精簡,將多余人手分配給各地都督府,卻是可以預見的事情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