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逐鹿大明:家父孫傳庭 > 第五十二章 皇太極伐木
  “皇上,祖總兵給吳三桂的勸降書,已擬好,明日派人送往寧遠,皇上是否御覽?”

  “范愛卿讀來與朕聽吧。”

  崇禎十五年,崇德七年,五月初二日。

  旭日東升。

  沈陽,崇政殿。

  晨曦照亮了崇政殿前后紅色隔扇門,照亮了隔扇門外的檐廊臺階,也照亮了殿頂上雕有行龍、寶珠、瑞草的琉璃瓦。

  檐廊十二根紅色檐柱,柱頂上的龍頭前爪探出廊外,怒視前方,下一刻仿佛就要穿過檐廊飛出,扶搖直上一飛沖天。

  這座建成于崇德元年的宮殿,在仿制明國故宮的同時,仍保留有鮮明的建州本部特色。

  崇政殿內,一道裝飾精致的金漆九龍屏風后面,博格達徹辰汗,大清國崇德皇帝愛新覺羅·皇太極,坐在象征最高權力的九龍寶座上。

  昂邦章京圖爾格、固山額真英俄爾岱、內院大學士范文程、希福、剛林分立左右。

  范文程從袖中取出一封信札,抬頭看了眼崇德皇帝,當著幾位大臣的面,將書信展開,朗聲讀道:

  “寧錦間隔,不相通問者,數月矣。上月松山、錦州,相繼失陷,以為老身必死無疑。不期大清皇帝天縱仁圣,不但不加誅戮,反蒙加恩厚養。我祖氏一門,以及親戚屬員,皆受渥澤;而洪總督、朱糧廳輩亦叨遇優隆。自至沈陽以來,解衣推食,仆從田廬,無所不備,我已得其所矣。幸賢甥勿以為慮····”

  范大學士抑揚頓挫朗讀著祖大壽寫給他外甥吳三桂的家書。

  絢爛的朝陽穿過大殿外的紅隔扇門,落在范文程剛剃過的頭頂上。朝陽的頭頂熠熠生輝,背陰一面,露出一道細細長長的金錢鼠尾辮。

  皇太極略顯肥胖的身體微微前傾,一邊仔細聆聽,一邊輕輕摩挲著拇指上的玉扳指,據說那是已故宸妃海蘭珠生前送給崇德皇帝的禮物。

  圖爾格和英俄爾岱瞇著眼睛,不時回頭看一眼大殿外面,顯然都對祖大壽的家書不感興趣。

  “明國各鎮總兵來援遼東,未一月而四城失陷,全軍覆沒,人士如此,天意可知。賢甥乃當世豪杰,豈智不及此耶?再觀大清規模形勢,將來必成大事!際此延覽之會,正豪杰擇主之時,若率城來歸,定有分茅裂土之封,功名富貴不待言也····”

  等范文程將整封信讀完,皇太極緩緩抬頭,目光從御座前的燭臺熏爐上轉回,沉著問道:

  “這封信,是何人所寫?”

  一眾大臣也不相信這是出自祖大壽那武夫之手,范文程恭敬回道:

  “回皇上,此信當出祖總兵參謀劉弘遇之手,他是錦州一個生員。”

  皇太極微微點頭:“這樣的漢人,做個參謀贊畫可惜了,你與剛林、希福三人去考他一番,若能得用,提拔去內宏文院做事。”

  范文程聽罷,連忙拱手謝道:“吾皇不拘門第,選賢任能,天下歸心,雖文、景,不如也。”

  圖爾格英俄爾岱斜斜瞟范文程一眼,沒有說話。

  皇太極調整一下坐姿,掃視殿中幾人,意味深長道:“老汗在位時經常教諭諸貝勒:欲伐大木,豈能驟折?必以斧斤伐之,漸至微細,然后能折。”

  “明國如合抱之木,我建州歷經數十年,不斷砍斫,至松山、錦州大勝,這顆大樹便只剩寧遠一根細絲,且吳三桂這細絲,若即若離,隨時都可能斷掉。”

  皇太極瞇起眼睛,摩挲著玉扳指,眼眶有些微紅。

  這是皇太極繼汗位的第十六年,也是老汗以七大恨告天,起兵反明的第二十四年。

  經過努爾哈赤皇太極兩代人數十年的浴血拼殺,截止崇德七年,皇太極已建立起一個疆域覆蓋長城以北、外興安嶺以南、西起貝加爾湖、東至庫頁島,堪比遼金的成熟政權。

  對外方面,西北邊的林丹汗魂斷青海大草灘,蒙古各部與滿清關系更為密切;曾經在明清之間反復橫跳的朝鮮,已徹底臣服大清,不僅簽下城下之盟,還送來了昭顯世子為人質。至于明國,如一只隨時等待宰殺的羔羊,已被清軍破關劫掠了四次···

  對內方面,皇太極繼位以來,積極引入明國科舉,從漢人中選拔官員。

  成立類似翰林院的“書房”,設立內院····

  這些列拉攏漢人的政策,讓皇太極贏得了關外漢族文人的信任。

  以寧完我、范文程為代表的漢人合作者,順著崇德皇帝的心意,提出限制旗主權力、集權于皇帝的策略。

  如,仿漢制建立六部,置六部于八旗貝勒之上。

  努爾哈赤臨死前囑實行的八王議政制度,在皇太極這一些列操作下,已被破壞的千瘡百孔。

  “信既已寫好,便讓祖總兵盡快送給他外甥,這次若能兵不血刃收服寧遠,距離收取燕京,就不遠了。”

  范文程收起書信,跪下叩頭道:“臣等再次懇請陛下,及早入關,定鼎天下!”

  皇太極揮了揮手,笑道:“明國一息尚存,再等一等罷。”

  他瞇起小眼睛,嘴角露出一道不易覺察的微笑:“不是還在和明國議和嘛?豈能背信棄義耶?”

  大殿之上一陣哄笑,皇太極也忍不住笑出聲。

  范文程忽然收起什么,收起祖大壽家書,向皇帝奏道:

  “皇上,明國使臣,已經兩日未到,是否生變?”

  皇太極不以為然道:“他要談便談,他不談便不談,議和與否,權宜在我,不必擔憂,朕已派人去禮部衙門詢問。”

  皇太極停頓了一下,侍女端來熱茶,皇帝輕啜一口,抬頭望向旁邊站著的英俄爾岱。

  英俄爾岱出身正白旗。

  天命四年,隨努爾哈赤攻打開原,陣斬明將阿布爾。天命六年,參與攻打遼、沈;天聰元年,隨副將劉興祚出使朝鮮,隨后長期出使朝鮮,專門負責朝鮮事務,被朝鮮人稱為龍骨大。

  英俄爾岱徐徐展開一道奏疏,對著奏疏上密密麻麻的漢字,有些吃力的讀道:

  “大汗,朝鮮世子在我國所生之子,今年已經四歲了,這孩子還沒回過朝鮮,朝鮮國王也沒見過這個孫子,世子懇請讓這孩子回漢陽,今年九月便返回我國。”

  皇太極瞇起眼睛,回憶起很久遠的事情。

  那是七年前,崇德元年的冬天,皇太極祭告天地、太廟,列舉了朝鮮在薩爾滸之戰時“助明來侵”、在遼沈之戰后“招誘遼民”、在丁卯之役后“屢敗盟誓”等罪狀后,御駕親征,率滿、蒙旗、天佑兵、天助兵、烏真超哈共計三萬人馬,征伐朝鮮。

  在清軍犀利攻勢下,朝軍一敗再敗。

  國王李倧逃入南漢山城,在被清軍圍困四十余日后終于出城投降,于漢江南岸的三田渡,向皇太極行三跪九叩之禮。

  朝鮮答應斷絕和明朝的關系,歸順清國。按照締結的和約,朝鮮世子和弟弟鳳林大君(后來的朝鮮孝宗)夫婦前往沈陽充作人質。

  皇太極掐指一算,昭顯世子(注1)在沈陽做人質,已經快滿七年了。

  皇太極聽說,這位世子與和碩睿親王多爾袞,關系頗為融洽,經常給世子送烹肉果蔬,狍子肉、獐子肉、魚干(注2)

  或許因為,當年是多爾袞負責押送朝鮮世子回盛京的吧。

  “讓世子的小孩回漢陽省親吧,路途遙遠,今年就不必回來了,明年八月,再回盛京。”

  英俄爾岱興高采烈道:“大汗圣明。”

  皇太極揮手讓他們退下,盡管有些不悅,皇太極卻還是默許英俄爾岱稱呼他為大汗。

  建州百十年的傳統習俗,不是說變就能變的,或許要等到入關取代大明后,這些滿洲舊俗,才能真正改變。

  不過在那些漢臣面前,崇德皇帝必須是皇帝。

  大殿上忽然響起輕微的鼾聲,英俄爾岱等人循聲望去,不知什么時候,皇太極已經依靠在龍椅上,陷入沉睡。

  范文程結果侍女遞來的毯子,輕輕披在皇帝身上,然后做了個手勢,示意眾人徐徐退下。

  自崇德六年后,因國事操勞,加之海蘭珠病逝,皇太極憂傷成疾,病情不斷加重,他曾發布過大赦令,也減少了處理日常事務的負擔,甚至找薩滿巫師做過祈禱。

  然而身體還是每況愈下。

  就在范文程等人快要離開大殿時,門口傳來喧鬧之聲。

  皇太極一個哆嗦,從夢中醒來。

  抬頭望去,是是禮部尚書李伯龍被護軍統領鰲拜率領戈士哈擋在門外。

  鰲拜吼道:“皇上與大學士等人議事,沒有召見,不得進入!”

  李伯龍急道:“我要覲見皇上,有急事,明國把陳新甲下獄了!不與大清和議了!”

  鰲拜還要阻攔,只見皇太極手撐御案,已經站了起來。

  滿清皇帝臉上露出難以置信的表情:“什么?崇禎皇帝把他的兵部尚書抓了?”

  李伯龍連忙跪下來行禮:“回皇上,是的,剛得的消息,明國已將陳新甲投入詔獄,讓錦衣衛審訊,多半又要論死。”

  皇太極揉了揉眼睛,像是沒有睡醒,嘟嚕道:“又要殺一個,他一共殺了幾個大臣了····”

  注:

  1、昭顯世子:李??,朝鮮仁祖李倧之嫡長子,母為仁烈王后韓氏。天啟五年被封為王世子,天啟七年娶姜碩期之女為王世子嬪。“丙子胡亂”后,與其妻姜氏和其弟鳳林大君李淏被押往盛京做人質,后又隨清軍入關。順治二年春,被清朝放還,結束了8年的人質生活。回到朝鮮后不久即病死,謚號“昭顯”。盛傳昭顯世子被其父毒死。死后一年其妻亦被賜死,他的三個兒子也被流放,由弟弟李淏接替世子之位,就是后來的朝鮮孝宗。本文為避免生僻字,直接稱其謚號昭顯,大神勿杠。

  2、二月初一日:九王送氈幕一圍。初四日:九王送人進烹肉及果數種。初八日:九王送人問候,送牛一只。初九日:九王送雉一。

  初十日:九王送獐一。

  二月十二日:世子以文魚、大口魚、干雉等若干送于九王及馬夫大。九王言:“吾不省食干魚,而世子以情饋之,不可不受。”只留干雉、大口魚各一。馬將盡數受之。

  二月十八日:世子送米二石、太一石、牛一頭、藥果一封于九王。九王受藥果十余個及米斗,曰:“此則領情。”送還其余,曰以供行資云。

  ——《沈陽日記》,昭顯世子及其隨員在沈陽時期的日記,詳細記載了其在明清之際的行動及見聞。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