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 第23章 巡視廣州
  胡璇雖然被驚得目瞪口呆,但李炎卻不是臨時起意,他這幾日想了許久,之前讓張同敞負責廣州市舶司開海,現在又令胡璇組織整頓佛山鐵冶事宜,沒有親自去巡視一二到底還是不放心的。

  而且,其實他對廣州市舶司和佛山鐵冶有著更大的期望,在他的設想當中,這兩個地方將成為光烈朝北伐的重要依仗。

  他是想把自己的一些想法交予廣州、佛山兩地實施的,不親自看看,心中畢竟沒有底。

  當把這個打算給閣臣們說了之后,瞿式耜等人一開始自然是反對,很多都察院御史官員、六科給事中也是馬上“清正直言”、“絕不逢君之惡”。

  但還是那句話,現在的光烈天子與之前的桂王朱由榔已經不同了。

  潮惠、漳州大捷威望震于江南;廣州開海設市舶司又掌住了朝廷錢袋子,別看張同敞也是文官,可人家又不會和皇帝鬧別扭,再說你以為趙紀在那是當擺設嗎?借著軍制改革,在軍中權威也無可置疑。

  現在的天子已經不需要和文官們太過虛與委蛇了。

  最終,力排眾議之下,百官們不得不捏著鼻子認了。

  李炎也沒有大張旗鼓,只點了四百親衛騎兵、五百親衛甲士宿衛左右,然后便輕裝簡從的向東面出發了。

  按照他的計劃,打算先從肇慶到廣州,看一看市舶司建設的現狀,再折返回程時到佛山看看。

  此時的佛山其實只是一個鎮而已,廣州府南海縣下轄的一個鎮而已,還遠遠不足與后世那個地級市的規模相提并論。

  說起來路程也不遠,離肇慶也就不到兩百里的樣子,若是騎馬,不到兩日便可抵達。但一千多人浩浩蕩蕩的話也就四日行程,也正因為路程不遠,雖然文官們都反對自己出行,但最終還是屈服了,否則要是學叫門天子朱祁鎮那樣跑到幾千里外的敵占區去浪,怕是文官們能一頭磕死在大殿柱子上。

  這也是讓李炎感到慶幸,本來一開始重生的時候,結合所知道的歷史,他對自己這個小朝廷的未來相當悲觀,乃至于絕望。但當在惠州“置之死地而后生”之后,解決了迫在眉睫的威脅,他才發現:其實廣東這個根據地真的很不錯啊!

  論糧食,廣州處于北回歸線上,莊稼一年三熟,以及發達的漁業。雖比不上湖廣、江南的大糧倉,但自給還是可以的吧?

  論財政,更不必說,靠著當今世界上最繁榮的貿易港口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海貿路線,只要經營得法,一年幾百萬兩都是有可能的。

  論資源,廣東有大量易于開采的露天富鐵礦,而且還有佛山鎮這個此時全國首屈一指的鋼鐵工業基地。再加上,自己不能生產的東西,背靠大海,我還能買啊!日本的硫磺、葡萄牙的火器、東南亞的糧食、煤炭,大海茫茫無際,只要把鄭氏一系拉攏好,不做什么殺雞取卵的行當,這大海就是光烈朝廷取之不盡的聚寶盆!

  李炎越想越覺得,這北伐滿清,也不是毫無勝算嘛?而且他還知道,歷史上再過一年,滿清北方也會出大亂子,到時候應接不暇之下,不說一舉統一全國,割據一方,飲馬長江還是有可能的吧?

  也不知道歷史上的南明朝廷是怎么能玩脫的......

  隨著李炎一路上的“宏偉規劃”,也許是騎兵多,而且又都是些強健的軍士,僅僅三日多時間,一行人便抵達廣州府。

  廣東巡撫陳邦彥帶著一眾官員出來迎接圣駕,其實按照規矩,一般情況下兩廣總督、巡撫的駐地是在肇慶或者梧州。但如今肇慶是光烈小朝廷的臨時首都,而且李炎和內閣也覺得廣東中部和東部還是要有大員看著。其他不說,光這番禺縣的海港碼頭還有南海縣的佛山鎮,那都是朝廷的命脈啊!

  所以也就讓巡撫陳邦彥轉到廣州辦公。

  李炎下了馬,身后的隨從們在他的允許下也都下馬恭敬站立在一旁。此次他并未帶什么文臣,唯有帶上了年輕的中書舍人王夫之和剛剛上任的工部右侍郎胡璇。

  而在迎接隊伍中,跪在陳邦彥身旁的卻是一個四十歲左右的中年胖大叔。

  李炎打量了下他身上的四爪蟒龍袍,就明白他是誰了。

  這邊是后世歷史上鬧著要和朱由榔的永歷朝廷分庭抗禮的“紹武皇帝”朱聿鐭,可惜在這一世,李炎一開始便讓人帶兵進了廣州,還利用了他,給李成棟、佟養甲演了出戲。

  如今之前慫恿朱聿鐭的蘇觀生等人都被處理了,要么打發到地方,要么革職回家,到是也沒殺人。但他的“皇帝夢”肯定是結了。

  見到李炎看向自己,朱聿鐭自然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自我反省,然后又痛罵蘇觀生等人的“挾持”,要“凌遲處死”這些“亂黨”,再向偉大圣明的光烈天子表達自己拳拳忠心。

  開玩笑,現在是什么情況?當初他朱聿鐭趁桂王一眾君臣在廣東立足未穩時,還能有幾分分庭抗禮的力氣和可能。如今呢?李、佟兩萬多大軍都灰飛煙滅了,全廣東的武裝力量都改叫“光復軍”了,他有幾個腦袋夠砍啊?

  李炎倒也不打算追究,這種事情在明末也不是一兩次了,再說也沒造成既定事實,只要別來礙自己眼,也就隨他去了。

  他還專門安撫了一下朱聿鐭,表示這件事就到此為止,不再追究了,當然,也不可能會有下次。

  在朱聿鐭千恩萬謝之下,李炎隨著陳邦彥的引領下進入廣州城,在路上和府衙里,陳邦彥又向李炎匯報了自己的工作,介紹廣東尤其是廣州府目前現狀。

  通過陳邦彥的匯報,李炎對廣州府目前的狀況還是滿意的,之前陳子壯主持各府縣推薦任用的官員中,第一批就分配給了肇慶、廣州二府,所以現在廣州府各縣的行政架構基本已經完善。

  這讓李炎沒了后顧之憂,畢竟他計劃中的未來重要財稅來源和軍事工業基地都在廣州府下轄之內,想要這兩樣運轉健康,廣州府就得有一個完善的行政體系配合。

  在廣州休息了一天后,又召見了廣東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廣州知府,還有駐扎在廣州的光復中軍前師總兵余龍等重要官員,一番傾聽勉勵自不必提。

  第二日,李炎方才動身前往張同敞此時所在的番禺縣。

  在見完張同敞等人之后,李炎還在張同敞和知縣程翼的帶領下,好好見識了這個年代,世界一流貿易港口的繁華景象,很是長吁短嘆了一番。

  緊接著,李炎便讓張同敞召集番禺港的十五位大海商覲見。

  這些海商縱是再家資巨萬、富可敵國,但在這個年代,政治地位不過只是士農工商末尾的草民而已,頂多頭上有個捐來的監生啥的不入流名銜,又怎會見過如此天家架勢?

  一個二個又是驚惶、又是欣喜,在天子駕前磕頭如搗蒜,尤其是受到天子金口玉言對他們“抗清捐”和配合市舶司開海一事贊許,更是覺得骨頭都輕了二兩,無不拍著胸脯表忠心。

  李炎當然不只是來聽人表忠心的,它有著更加宏偉的方略,當著海商們的面,李炎將之前與張同敞商議了許久的幾個決定拋了出來。

  首先,李炎決定撤銷番禺縣的編制,而是將整個番禺縣都劃歸市舶司管轄。他其實就是想在這設立一個如后世深圳一樣的“經濟特區”,在這個范圍內,不同于此時朝廷其它府縣那樣以農業為主,而是一個以海貿、工商業為主的“特別直轄地”。

  當然,張同敞雖然一直負責市舶司工作,但畢竟是正三品侍郎,不可能來出任這個“經濟特區”的主官,于是李炎將受到張同敞贊許推薦的程翼任命為新的市舶司提舉,升正六品銜。

  之后,他又提出以市舶司牽頭,建立一個“廣州海貿商會”,其中成員便由十五名主要的大海商組成,可以作為朝廷認可的商業組織與市舶司對話,協商諸如進出口稅率、進出口管制、港口管理等等日常事務。

  所謂商聚則財來,就這鼓勵海貿的政策條件,在整個東亞地區都沒有!李炎就是要用這顆梧桐樹,筑一個全東亞最大的鳳凰巢,把廣州打造成全世界最大的海貿港口。

  到時候千八百萬兩銀子的軍費算什么?總之一句話:要土地給土地,要政策批政策,光烈朝廷對支持廣東海貿發展絕不留余地!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