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小說網 >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 第61章 對于大艦隊的渴望
  香山協議簽訂以后,壕鏡的葡萄牙人,必須在兩個月內解除武裝,并在理藩院登記備案。

  瓦希基說服議事會后,原本的澳門葡萄牙產業,改組為兩家公司,分別是“泰西遠洋貿易公司”,和“佛郎機進出口貿易公司”。

  兩家公司分別在督商署掛牌,并向大明本土商人招標,融資三成股份。

  最后,前者被大明海務公司,以十七萬兩資金入股三成,后者的三成股份被幾家閩商企業瓜分。

  這兩家大明境內最早的外資企業,于廣州掛牌經營。

  也許是為了向其他西方國家炫耀,身兼兩家公司總制的瓦希基力排眾議,花了幾萬兩白銀,在南京城外設立公司分部。

  這下子徹底引爆了其他殖民勢力,尤其是荷蘭。

  從十七世紀初,荷蘭東印度公司就積極尋求中國大陸的殖民地港口,侵占臺灣后,依舊不足,前后四次企圖攻占澳門。

  荷蘭、西班牙、英國聯合向明廷發函,表示希望明廷平等對待,每一個愿意和大明貿易的外國商業組織,葡萄牙在遠東的規模遠不及自己,憑啥就這般優待它?

  面對各方詰問,陳貞慧表現得很無奈

  “這......諸位先生有所不知啊,其實一開始,陛下是堅決拒絕西洋人進入內地的,打算直接武力收回壕鏡。”

  “最后還是考慮到當初葡萄牙畢竟幫過朝廷嘛,我們大明自古以來,就講一個人敬我一尺,我還人一丈,這才不得不行了個特例,開了口子。”

  “至于其他國家......那可就沒辦法了。”

  這番言語當然是在唬人,什么狗屁“知恩圖報”,根本就是打算借機敲竹杠。

  荷蘭使者皺眉道

  “外交官閣下,請你搞清楚,葡萄牙不過只是東西貿易間,占比很小的一部分,我們荷蘭,才是大頭。接納葡萄牙,卻把我們拒之門外,這是不理智的行為。”

  陳貞慧只是呵呵笑了笑

  “使者先生,我們大明的情治機構很厲害的,貴國,如果我們的情報沒問題,現在在和北邊的滿清接觸吧?”

  荷蘭使者面色漲紅,不知怎么反駁。

  倒是一旁的西班牙使者冷冷說道

  “大明的手段,我們的確佩服,但在下也希望貴國能夠明白,這條橫貫東西的貿易線路,不僅對于我們很重要,對于大明,同樣重要。”

  “它的中斷,不是大家希望看到的事情。”

  陳貞慧面色有些僵硬

  他能聽出來,對方在威脅。

  西班牙和荷蘭或許沒有能力,直接登陸大明,進行戰爭,但并不意味著人家沒辦法。

  現在的海洋貿易,對于西方各國而言,當然重要,但對于大明而言,就不重要了么?

  這可是明廷現在最大的財政支柱,如果斷絕,北伐也好,改革也好,還有什么辦小學、建海軍,錢從哪來?

  對于西班牙和荷蘭而言,只需要從印度、爪哇、菲律賓等地調集足夠多的艦隊,哪怕此時亞洲地區的軍艦,大多數都只有三級、四級而已,但封鎖馬六甲,對于明廷商船進行破襲,已經綽綽有余。

  甚至于,如果明廷依舊保持排斥的封閉態度,這對于已經完全步入了資本主義和殖民時代的荷蘭人而言,他們不介意,遠道萬里,調集艦隊,進行一場空前的戰爭。

  資本是溫和的,只要你打開大門,它愿意想盡一切辦法增大貿易、追求利潤。

  但它更是殘酷的,誰阻礙他們的利潤追求,他們可以不惜一切代價,打通道路。

  而對于這樣一場戰爭,明廷比對方更吃虧,因為此時的大明還沒有完成統一。

  如果冒著財政危機的風險,和荷蘭、西班牙開戰,不僅會大幅削弱自己的實力,還會給北面的滿清可趁之機。

  而對于荷蘭、西班牙而言,完全可以先從遍布全球的殖民地掠奪吸血,支撐幾年,坐等大明財政枯竭,還要應對北面的滿清,最后自己玩完。

  他們也許沒本事直接統治殖民中國,但扶持一個符合自己利益的政權還是可以的。

  這招如果對付以前的明朝,還真沒啥用,因為人家根本不在乎,也沒有啥開拓海外的雄心壯志,財政上,也只守著農業稅那一畝三分地就夠了。

  可恰恰是因為現在的大明不一樣了,商業、海貿成為了國家財政的重要部分。國家開始走向近代化,成為全球化貿易鏈條的一個重要環節。

  這種威脅反而有了實際意義。

  雖說這樣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但戰略這玩意,就像核武器一樣,人家有,你沒有,你就是得顧忌。

  說到底,是力不如人。

  如果明廷的海軍可以控制馬六甲,乃至于深入印度沿海,非洲東海岸。

  可以自己保護漫長的貿易線路

  荷蘭與西班牙的威脅就完全沒有意義。

  甚至對于荷蘭、西班牙人而言,中國的貿易差額也并非沒有替代品。

  在十七世紀的遠東貿易中,日本的地位并不比中國低多少,一直到朱由榔大肆開海后,才有大量西洋商船轉道進入中國沿海貿易,在此之前,由于和明朝的貿易只能通過走私,規模不算大,所以西方商船更喜歡前往日本貿易。

  早期的明朝走私海商們,大多也是從日本起家。

  因為他們所需的商品,中國能產的,其實日本也大多能產,最多就是質量上不如,但歐洲買家們恐怕也搞不懂陶瓷、茶葉、絲綢之間高低貴賤的區別。

  尤其是殖民臺灣以后,荷蘭人形成了日本——臺灣——東南亞的貿易聯系,此時的日本,實行一口通商(長崎),當初由于國內天主教農民起義的事情,斷絕了和葡萄牙的關系,但和信仰新教的荷蘭人,還是走得比較近的。

  這也是為什么荷蘭人要想方設法進駐臺灣的原因。

  談判陷入困頓,而得到消息的朱由榔,也第一次有了無力感。

  殖民帝國,不是你動動嘴,撒潑打諢,就能對付過去的,他原本是想趁機以擴大通商為條件,要求荷蘭人歸還臺灣。

  但如今看來,是不可能的了。

  之前也問過鄭芝龍,海軍是否有武力收回臺灣的能力。

  鄭芝龍點頭,應該不難,但這樣做并不能解決問題。

  此時的大明已經不是后世康熙年間的清朝,只是為了收復領土而進行戰爭,更重要的是,如何維持自己的海洋貿易體系。

  打下一個臺灣容易,那接下來呢?

  北方都還沒收復呢,就先和西洋人在海上開片,實在是本末倒置。

  于是乎,明廷以近乎屈辱的心態,和西班牙、荷蘭、英國簽訂了與葡萄牙同等待遇的平等互貿條約。

  但朱由榔還是提出了條件,要求西、荷、英三國需派遣造船工匠協助大明船舶重工公司,明廷方面可以出資聘用,并且希望和英國合資建立一家民用造船企業,股份五五分成。

  對于這些附加條件,三國倒是沒什么意見,都是小事情,而且雖說嘴上威脅,但只要明廷依然保持開放態度,他們還是不敢弄這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損招的。

  雖然,這就是大航海時代,海權國家們的交鋒方式,互斷商路,看誰先撐不住。

  朱由榔從未如此渴望一支強大的海軍。

  如果能夠控制整個馬六甲以東的區域,包括日本、東南亞、菲律賓等等商貿路線,屆時,大明就成為了唯一的壟斷性市場,荷蘭人恐怕就不敢這么囂張了。

  可飯總歸要一口一口吃,首先要從造船業開始,必須先虛心大膽的學習人家的技術和經驗。

  最好的辦法就是合資企業,但朱由榔挑選的對象比較特別,英國此時在遠東的影響力相當有限,還不如葡萄牙,所以和它合作,對于英國而言是難得的機會,沒必要藏私。

  十年陸軍,百年海軍,只能一步步慢慢來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